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治疗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肿瘤治疗学 DNA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2 秒)
DNA因其标志性的双螺旋结构而广为人知。但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组还含有超过5万个不寻常的结状DNA结构,称为i-基序。最新一期《EMBO》杂志发表了这些独特DNA结构的第一张综合图谱,揭示了它们在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调控中的潜在作用。
2021年9月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消化道权威期刊《肠道》(《Gut》)在线发表了题为《循环肿瘤DNA基因组在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异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峰教授、黄酉生硕士、吴灏祥医师、王梓贤主治医师和金颖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2021年5月17日,由中肿牵头联合复肿和浙二组成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肿瘤学知名期刊《血液学与肿瘤学》在线发表题为《术后循环肿瘤DNA可作为II/III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链接阅读原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丁克峰教授共同开展了这项多中心研究,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功教授(中肿)、...
The DNA Base Excision Repair (BER) pathway repairs DNA damag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agents including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Removal of the damaged base by a DNA glycosylase creates an apurini...
循环游离DNA 以细胞外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可由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释放。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循环游离DNA 水平高于正常人,且循环游离DNA 可以反映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甲基化状态、拷贝数改变、杂合子丢失等特征,是乳腺癌诊断、治疗、预后检测中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学指标。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循环游离DNA 的生物学特性,并从定量及定性检测两方面对循环游离DNA 近年来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较全面的阐述。
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DSB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TaqMan探针技术检测679例NSCLC新发病例的DSBR 10个SNP(rs6869366、rs1056503、rs3734091、rs861539 、rs861537、rs1799794、rs16942、rs144848、rs1805794...
探讨抑制PNPase表达对线粒体microRNA(MitomiRs)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线粒体DNA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SK-Hep1、HepG2和人骨肉瘤细胞U2OS为研究对象,用带绿色荧光蛋白的(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PNPase shRNA慢病毒转染细胞,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PNPase表达。分离细胞线粒体...
比较最高氧化态叶酸(folic acid, FA)与还原态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eTHF)对人成淋巴细胞LINE-1和Alu的甲基化效应,从而评价受试物对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以含30、60和120 nmol/L FA或5-MeTHF的改良RPMI1640培养液干预培养人成淋巴细胞系GM12593,20 d后提取基因组DNA,用亚硫酸...
放射性抵抗是目前肿瘤放射治疗中难以解决的一大难点。放射损伤的作用靶点为DNADNA损伤后,会启动自身的修复系统进行修复,能针对自身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启动不同修复机制,DNA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放疗抵抗的发生。近年来,RNA干扰在肿瘤、病毒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基因治疗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早在1968年,Alexander就提出了细胞辐射敏感性取决于其DNA链断裂修复能力的概念。相关研究...
探讨晚期胃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的DNA修复率(DRR)与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47例晚期胃癌患者(胃癌组)PBLC的DRR,同时选取20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所有胃癌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并评价疗效。分析两组顺铂暴露前与暴露并经修复后的DRR及胃癌组DRR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利用尾长(Z=4.662,P=0.000)...
乳腺癌体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和调控区会发生多种突变,大量研究提示mtDNA突变积累可能是引起线粒体功能持久缺陷的关键因子,进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与进展。本综述归纳了乳腺癌mtDNA点突变、缺失及其拷贝数改变在乳腺癌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线粒体——细胞核逆行响应”信号通路及mtDNA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潜在临床价值。
肺癌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症类型。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225000人被确诊为肺癌,2012年预计死于肺癌的患者大约有16万。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结肠癌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不同,在肺癌患者诊治过程中,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并不广泛。肺癌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不是体液中的肿瘤...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EB病毒DNA(Epstein-BarrvirusDNA EBVDNA)拷贝数在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7年6 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的16例鼻咽癌转移患者,均接受6 个疗程化疗。化疗方案以PF为主,辅以TP方案。每2 个疗程化疗后外周静脉采血并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血浆E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结果:化疗...
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和高危型HPV-DNA定量检测在未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ASCUS)诊断分流中的意义。
探讨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DNA损伤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γH2AX的焦点形成和蛋白水平变化;使用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丝裂霉素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存在交互效应,除400 μg/ml外,平均γH2AX焦点数和焦点细胞率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400 μg/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