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相关记录907条 . 查询时间(0.343 秒)
利用超快速冷却技术, 通过控制轧后冷却路径, 调整不同的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 研究了冷却路径对热轧后经退火处理的中碳钢组织和扩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后续退火处理可以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弥散分布的球化渗碳体组织; 随着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的降低, 退火处理后的渗碳体更加细小, 且弥散程度提高. 在扩孔实验中, 当切向延伸率达到材料成形极限时, 裂纹优先在冲孔的边缘出现, 裂纹主要通过微孔集聚的...
在600-650℃, 100-240 MPa对用埋弧自动焊工艺制备的P92钢焊接接头进行高温蠕变实验, 采用OM, SEM和TEM等研究焊接接头的IV型蠕变断裂特性. 结果表明, P92钢焊接接头的IV型断裂发生在高温和低应力条件下, 存在一个临界Larson--Miller参数LMP和临界应力, 它们的值分别约为35.5和120 MPa; IV型断裂部位的变形很小, 位于靠近临界热影响区的细晶区...
研究了C和Nb含量对TP347HFG钢在650 ℃析出相参量(成分、体积分数和尺寸)和持久寿命的影响. 对ASME成分范围内的2种不同C和Nb含量的TP347HFG钢在650 ℃, 230和 150 MPa条件下进行持久实验, 持久寿命分别为199, 420 h和2426, 8837 h, 其中C含量较低Nb含量较高的样品持久寿命较长. 对持久管样的EPMA-EDS+MPSM 和TEM-EDS分析...
两阶段控制轧制后, 采用不同的冷却路径进行冷却, 研究冷却路径对 Nb-Ti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及沉淀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超快冷+空冷冷却路径可获得细晶组织, 晶粒平均尺寸约为7.76 μm, 屈服强度高达425 MPa, 抗拉强度高达500 MPa. 超快冷+炉冷试样中存在细小的沉淀粒子, 沉淀粒子尺寸主要集中在2-7 nm, 而超快冷+空冷试样中只存在少量球形沉淀粒子, 轧后直接空冷可获得...
对新型镍基粉末冶金高温合金FGH98I进行不同工艺热处理,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合金中扇形组织的形成和演变. 结果表明, FGH98I合金中扇形组织是由手指形二次γ'相枝晶和其间的γ基体组成, 其形成具有择域特性, 高度过饱和晶界的成分偏聚区可作为非均匀形核核心, 通过自身浓度梯度扩散控制其长大、发展. 标准时效处理使扇形组织长大和粗化, 高温时效处理使扇形γ'相发生形态失稳, 逐...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多相抗变形X100高Nb含量管线钢的焊接性能, 利用金相显微技术(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进行了表征, 结合示波冲击及微观硬度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模拟焊接热影响粗晶区(CGHAZ)的低温韧性及热影响区硬度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 高Nb抗变形X100管线钢单道次焊接热输入小于20 kJ/cm时的CG...
本文通过板坯连铸、钢板控轧控冷(TMCP)、固溶淬火回火(QT)工业生产流程, 开发低C含Cu高强韧NV-F690特厚(厚度t为80 mm)船体和海洋平台用钢板. 使用SEM, EBSD和TEM分别研究了淬火(Q)态和QT态钢板的精细组织, 测试了距离钢板表面$t$/4处 (高冷却速率)和芯部$t$/2处(低冷却速率)的室温硬度和拉伸性能, 在-60和-80 ℃下进行了Charpy冲击(Charp...
利用OM, SEM, TEM, EBSD, XRD和电子材料试验机研究了Zn含量(1%---4%, 质量分数)对反挤压Mg-8Sn-Zn合金组织、织构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有合金均可在相对较低的挤压温度(250 ℃)和较高的挤压速度\linebreak (2 m/min)下成形. 在反挤压过程中, 所有在均质化处理后残留的粗大第二相在挤压过程中破碎并沿着挤压方向被拉伸成条带状; 所...
在对长轴分别平行于板法向(ND)、轧向(RD)、横向(TD)的柱状晶样品冷轧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XRD与EBSD技术, 对不同退火温度下各样品再结晶织构的形成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柱状晶样品再结晶织构的演变, 一方面体现了初始取向晶粒的“遗传性”, 即立方织构与Goss织构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展示了柱状晶样品不同于单晶及多晶的“特殊性”, 即{113} 织构的形成、Goss...
本文针对低C, 高Mn和高Nb化学成分, 采用轧后弛豫控制相变的组织调控技术得到5种不同铁素体/贝氏体(F/B)体积含量的双相组织钢. 用改进的C-J分析方法分析了软相(铁素体)含量, 研究了晶粒尺寸对加工硬化性能的影响, 以及以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的软硬相混合组织的塑性变形协调关系. 并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验证了双相组织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协调变形行为. 结果表明, 软硬相的合理比例有利于...
通过实验室EH40船板钢的超大热输入焊接热模拟实验, 研究焊接熔合线部位的组织与性能, 分析钢中夹杂物对原奥氏体晶界及晶内组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实验钢在采用800 kJ/cm(t8/5=730 s)的焊接热输入, 峰值温度为1400 ℃(保温30 s)的条件下, --20 ℃的冲击功能够达到150 J以上. 其金相组织由块状的晶界铁素体(GBF)、晶内多边形铁素体(IPF)、晶内针状铁素体...
在进料速率0.5 mm/s, 冷热源距离15 mm保持不变, 拉拔速率0.8-1.1 mm/s, 变形温度650-900 ℃的条件下, 对连续柱状晶组织Cu-14.0%Al-3.8%Ni(质量分数)合金线材进行了无模拉拔实验, 研究了无模拉拔工艺与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 并对变形后合金组织性能演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平直晶界连续柱状晶合金线材经无模拉拔变形后, 可形成平直晶界和...
采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经抗菌时效处理后的含Cu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 同时采用覆膜法测试了其广谱抗菌效果.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存在的ε-Cu等富Cu相成为钝化膜中的薄弱点, 粗大富Cu相的时效析出位置易成为点蚀形核源, 析出粗大富Cu相所占比例增加使得材料耐点蚀性能减弱; 阻抗谱测试显示钝化膜中存在的ε-Cu等富Cu相会降低整体电位及钝化膜电阻, 使钝化膜稳定性下降; DL-EPR测试...
采用SEM, XRD以及TEM对经抗菌时效处理后的含Cu双相不锈钢中抗菌富Cu相的微观结构及析出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540-580 ℃温度范围内, 双相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基体及α/γ相界上均有抗菌富Cu相析出, 奥氏体内没有新相的析出; 随时效时间的延长, 析出相逐渐粗化, 并由球形颗粒状转变为棒状或长条状; 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 富Cu相析出速率加快, 较快地由颗粒状转变为棒状;...
在Zr-4合金基础上添加0.1%-0.5%Bi(质量分数)制备成Zr-4+xBi合金, 用高压釜腐蚀实验研究了 Bi含量对Zr-4+xBi合金在400 ℃/10.3 MPa过热蒸汽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用TEM, EDS和SEM观察了合金和合金腐蚀后氧化膜的显微组织. 结果表明: 随着Bi含量的增加, Zr-4+xBi合金中第二相的尺寸和形状变化不大, 但数量增多, 并出现了不同成分的第二相, 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