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知识库 民族其他学科相关记录549条 . 查询时间(0.484 秒)
本文认为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人类学的“古典时代”, 在田野方法、理论探索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80 年代人类学的恢复与重建及90 年代人类学的复兴, 均有一个对“古典时代”的接续过程。我们倡导重返“古典时代”, 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作品; 二是对这些旧著的调研地点进行学术重访, 撰写新的田野著述。本文以台头为例, 对上述诸问题进行讨论, 以期引起同仁的...
《伯麟图说》是清代重要的云南民族图册,然而学界一致认为早已散佚不存。笔者发现《伯麟图说》仍然传世。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御制外苗图》的图册是一部改绘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室藏《滇省夷人图说》保存伯麟“奏章”全文,证实“图绘”是奉“诏命”完成的官修之作,或是《伯麟图说》副本,或是抄本、改绘抄本。道光《云南通志》收录伯麟撰《进云南种人图说》是有力的佐证。(清)佚名《夷人图说》是《...
中国民族学面临的困境与学科应用研究的状况有直接关联。强调在专业规范基拙上的应用,重视应用基拙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体来,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途径,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多渠道获取科研资源和专业服务信岛,是开创学科应用研究新局面的基本思路。
侗族的传统抚育习俗是侗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凝练并延续下来的,它既是侗族儿童社会化必经之路,也是侗族本体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侗族传统的经验性抚育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和谐社会是人类恒久的需求和理想。和谐社会蕴含了“中和位育”、“仁民爱物”、“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居安思危”、“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等内涵,是中国文化自性的完整呈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民族文化是中国人认同的源泉和立国之本。在举世关注文化多样性和迈向开放社会的今天,多元民族文化还是中国积累道德资源,凝聚软实力,推动观念更新...
在费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 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教授回顾费老的贡献时,曾很感慨地说: “中国社会学何幸而有费孝通。”今天, 回顾费老与民族学的关系, 我们也要说, 中国民族学何幸而有费孝通。因为近几十年来, 在我国民族学的学科发展之路上,费孝通先生始终是一位旗手、一位舵手、一位指路人。
近代溺女之风盛行探析     溺女  历史       2012/9/14
在我国历史上, 溺女之风一直存在。不过, 各个时期其表现程度有差异。近代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与确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异常尖锐, 溺女之风因而极为盛行。然而,目前史学界对此问题尚无专题研究, 有些相关论著也语焉未详。实际上, 溺婴与“ 两种生产” 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密切关联, 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有鉴于此, 笔者不揣溥陋, 根据搜集到的一些尚为有限的史料, 爬...
人类必须尊重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一些基本定律。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 是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物质条件, 它关系着民族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权根据法律规定, 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管理和保护本地方自然资源的自治权, 优先合理开发利用本地方自然资源的自治权。法律同时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方面的义务与上级国家机关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
新建的萝卜寨,因为考虑防震和长久居住等原因,已经用钢筋水泥代替了以前的黄泥木头做建材。   为了保留羌寨独有的建筑文化,现在新建的萝卜寨在钢筋水泥外墙上又加了黄泥和石片装饰。   一方面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大懂羌话;另一方面,缺少资金扶持,释比想传授羌文化,没有资金的扶持,是很难得到保障的,释比也要养家糊口;第三,由于需要下地劳动,时间上也受到限制,没办法专心传授羌文;第四,没有固定的场所...
一般言之,作为乡土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圈子就是“会”。如在华北的传统村落最初把进行信仰和娱乐的集团称为“会”。在江村存在着一种互助会的形式,这种互助会,经常是由于某人需要经济援助而发起的。这种互助会的核心总是亲属关系群体。会员可能扩展至亲戚或朋友。而云南有一种称为“@①”的钱会,是一种信用互助组织。费孝通先生在调查时发现,这一组织“却以朋友及乡党为最多,姻戚次之,宗亲则很少”(注:费孝通、张之毅...
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
在已经加入WTO ,并步入21 世纪的今天,“娃娃亲”在中国农村仍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显然,这并非仅仅是由于农民的保守、愚昧。在对传统等概念反思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材料,分析了在河北省梨区存在的换小帖这一现代农村“娃娃亲”的婚约形式与当地习俗、经济和村民心理等之间的密切关系,意在强调传统(民俗) 在不同场景中的自我调适,传统的当下性、渐变性、有机性等特征,即传统的动力学。
中国的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研究,长期以来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还是较为关注的,但是,对于汉族的“民族服装”,进而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服装”问题,却似乎是采取了熟视无睹的态度。然而,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短短几年间,中国社会里围绕着“民族服装”所展开的多种社会与文化实践,已经先后出现了“唐装”的流行、“汉服”的讨论以及“汉服运动”的方兴未艾等很多引人注目的动向。本文基于实证性的观察,拟对当前有关中国...
在讨论比较方法在人类学中的历史及其多种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比较方法与文化相对论,特别是比较方法与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代表的那种“激进的”或“认知的epistemologist”相对论的内在矛盾;最后,运用与阿赞德人巫术和卜筮有关的论争来考察温和相对论与认知相对论的区别。这一事例也解释了学者们近期提出的种种补救方式对于解决此类难题不能奏效的原因。
追求现代化的中国必须面对两大问题:一是“三农”问题;二是民族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也包括农民的社会地位和农耕文化的归宿。土地是农民的命。工业化和城市化都会向农民要土地。“三农”因此是中国的长期问题。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各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归宿,当然也包括其社会地位和自然资源权益。现代化要构建民族国家,要整合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民族语言和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的命根子,所以民族问题也会是中国要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