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 PNAS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068 秒)
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大气氧含量密切相关。例如,需氧生物出现在能够制造氧气的蓝藻(又名蓝细菌)之后,对氧气的需求程度也和它们的身体大小成正比。低氧环境只适合真核微生物生存,而不适合哺乳动物。这样看来,大气中的氧含量既限制、又促进了需氧生物的演化和发展(Knoll, 2003)。要想完全了解氧气是怎样影响生命演化的,就需要重建大气氧含量变化的历史。
在地球系统46亿年演化进程中,偶极磁场的出现和演化改变了地球宜居环境演化的进程,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宜居地球。地球磁场起源于地核发电机过程,而地核热动力学和化学结构的变化则会导致地磁场的显著改变,磁偶极子减弱,磁多极子增强,甚至发生南北磁极的倒转,即地磁倒转,削弱对地球系统的保护,造成生物大灭绝。因此,磁场的起源和长期演化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
地磁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起源于地球液态外核,能够反映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状态,同时环绕在地球周围,保护着地球宜居环境。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在认识地球深部动力机制、地表过程和环境、现代地磁场特征和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量不同时空分布的高质量观测数据是全面认识地磁场区域和全球变化特征的必要条件。近现代的卫星观测数据满足这一要求,但覆盖时间短。考古磁学可以把地磁场观测记录回溯至近几千年甚至全新...
古老沉积物或岩石中的化石磁小体是由一类被称为趋磁细菌的原核微生物形成的,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晶体形态、相对高的化学纯度、单磁畴尺寸(~30-120 nm)、链状结构”,因而“磁性强且稳定、形貌独特可识别”,被认为是开展“古地磁学、古环境和早期生命”研究理想的“一石三鸟”磁性纳米化石(Li et al., 2020a)。由于地质记录中的磁小体化石通常尺寸小、易被改造,且与其他类型磁性矿物杂居混生,因...
摘要:在末次冰期,东亚热带陆地是否存在类似 Dansgaard-Oeschger事件的千年尺度气候事件及这些事件是受北半球高纬度气候影响还是受低纬度海洋的控制,是长期困扰第四纪古气候学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同行合作,通过对中国广东湛江湖光岩玛珥湖约6万年来的植硅体和花粉分析发现,在末次冰期存在7次千年尺度季节性干旱事件,它们主要与热带东-西太平洋海表温度(SS...
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是地球上最干燥和最古老的沙漠之一(极端干旱沙漠的干旱指数为0.05,而该沙漠的干旱指数低至0.0075),其环境条件与火星类似。但是,在这种极端干旱的环境中依然有生命存在(Frischkorn,2020)。因为一些岩石可以阻挡紫外线直射,为众多岩内微生物类群提供庇护,其中包括蓝藻、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变形菌门。因石膏(CaSO4·2H2O)本身具有多孔结构和吸水、保水能力,岩内微生...
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型不整合面是指缺少生物化石的前寒武纪地层和富含生物化石的显生宙地层的分界面。对于查尔斯·达尔文来说,复杂宏观化石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里,似乎无法解释生物渐变论,这需要从全球地层缺失角度来解释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
2019年12月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石许华、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特聘研究员Paul Tapponnier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Triple junction k...
2019年4月22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李艳和丁竑瑞以及物理学院刘开辉与美国Virginia Tech大学Michael F. Hochella Jr.等合作完成的题为“Photoe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