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物理学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2.506 秒)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近期正式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015-2016年来源期刊。《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2006年创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大气光学和环境光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重点栏目为进展与综述、大气光学、环境光学、遥感、海洋光学、空间...
第十六期TSI气溶胶论坛邀请到了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宁治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Frederick Dane Westerdahl博士参加,并将于2014年12月5日(周五)上午9:30-11:30在地球环境研究所雁翔园区11楼小会议室做报告,与地环所师生进行交流。
2014年3月28日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博士谭垦等发现,环境对蜜蜂的选择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之前蜜蜂对花蜜温度和浓度的选择偏好。相关成果发表于《行为生态学与社会生物学》杂志。据谭垦介绍,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动物的决策往往需要评估各种相反的标准,如高质量的食物往往吸引捕食者,这意味着取食者必须权衡食物质量和捕食风险。蜜蜂在取食时需要面对多种矛盾的花的属性,例如获取食物与取食时间、取食...
雪冰记录的可溶性离子是反映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可靠指标。弄清离子的来源、传输、沉积以及冰内的次生变化机制,可以恢复过去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对冰川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冰芯的化学组成记录了过去大气环流、大气成分载荷、火山喷发、生物活动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其他一些信息。由于冰川分布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可溶杂质在大气中成分的不同,冰芯主要离子浓度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差异。因为雪冰中离子含量相对其他的介质较低...
锆石作为副矿物普遍存在于各类中酸性岩石中,可以记录最为完整的地质演化信息,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最重要的定年矿物。然而,一些锆石具有复杂的生长圈层,代表不同年代期次,需要精细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加以区分。陨石样品定年是解析天体演化的关键之一,其中的锆石颗粒一般非常细小(<10微米)。因此,在更微小的区域内的精确定年技术是同位素年代学家不断追求的目标,离子探针定年技术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出现的。目前常...
2011年4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Jeff Freymueller教授、富宇宁博士一行四人访问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向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研究计划。测地所许厚泽院士、孙和平所长、王勇副所长、熊熊副所长及有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硼同位素测定中,有机质会产生严重的干扰,降低分析的精确度及准确度。一直以来,科研工作者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包括UV 照射法、活性碳吸附法、过氧化氢法和次氯酸钠法等消除有机质干扰,但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大大限制了硼同位素的分馏机理的认识和应用。
我国西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端,其间出露的榴辉岩及相关高压/超高压岩石为解析欧亚造山带多板块/微陆块的碰撞拼合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近10年来许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通过不同同位素体系获得的定年结果变化范围很大(230 Ma到400 Ma),不能精确限定其形成时代,从而对研究其演化过程造成了困难。岩石的岩相学及矿物温压计算表明,这些榴辉岩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及退变质过程,矿物具有...
山脉和高原的高程变化能为岩石圈的垂直运动提供指示或者约束;定量重建古高度不仅可以恢复山脉和高原的隆升过程,同时对于理解构造-地貌-气候的演化及其相互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气降水高程效应提供的δ-高度关系,用地表形成的自生矿物中δ18O或δD来估算古高度已经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内华达、安第斯等地区。然而,由于地层中可能缺失合适的自生矿物,加上矿物形成时温度和蒸发条件的差异以及沉积后同位素交换导致...
电离层电子浓度三维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产生机制是最近几年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与中纬电离层垂直结构相比,由于受到纬向电场产生的喷泉效应影响,低纬地区的电离层高度变化特征要更为复杂。赤道及低纬地区的电离层F区在某些季节的日出后至午后这段时间会出现分层结构,即原先的F2层受到东向电场的作用抬升至电离层顶部形成F3层,同时原有F2区电离出新的F2层。为了区别磁暴期间形成的分层结构,称之为静日F3层。静...
在2011年1月12日召开的子午工程2011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杜爱民代表地磁(电)系统领取了“十三陵台Overhauser磁力仪数据汇交”优秀奖,宁百齐代表无线电系统领取了“武汉数字测高仪数据汇交”优秀奖。
2010年11月7日至14日,由地球环境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东欧亚环境变化过程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60余位科学家围绕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俄罗斯贝加尔湖钻探、蒙古豪斯皋湖钻探岩心的研究进展,对东亚欧环境变化过程及其机制展开了研讨。
根据2010年8月2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第60号公告,中山大学环境学院范绍佳教授等参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教授主持完成的合作项目《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研究的技术体系及在珠江三角洲的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6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绿色跨越研究中心(Center for Green Leap Research, Tsinghua University,缩写为CGLR)成立仪式在清华经管西楼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宣读了成立清华大学绿色跨越研究中心的决定并致辞。清华大学绿色跨越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跨院系的校级研究机构,由经管学院、核研院和环境系共同成立,挂靠经管学院。谢维和副校长担任中心管委会...
2010年4月12日,“海岸带典型环境过程与资源效应”创新团队国际合作计划试运行评估会议在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会同国际合作局和人事教育局组织,赵法箴院士任评估专家组组长。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局北海分局环境监测中心、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及团队的国内外成员参加了会议。 资环局副局长冯仁国首先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