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学相关记录1951条 . 查询时间(2.984 秒)
水稻和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大小和粒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挖掘调控水稻和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的关键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体外酶活系统发现TMS5作为tRNA 2′,3′-环磷酸酶能够介导2′,3′-环磷-ΔCCA-tRNA(cP-ΔCCA-tRNA)的修复。接着,对TMS5的晶体结构进行解析,揭示了其关键酶活位点、二聚化位点以及核酸结合区域。并通过突变和体外酶活实验证实了这些位点对于其酶活性是至关重要的。进一步将关键酶活性位点突变的TMS5分别导入tms5突变体中,通过表型分析发现TMS5的酶活性对...
2024年8月,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学科庄静教授课题组题为Interference of skeleton photoperiod on circadian clock and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f tea plant: In-depth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model的研究论...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在科技强国与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指示,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新农人,2024年7月2日,植物科学学院2023级生物育种班的同学在王英老师,闫帆老师与缪伊玲老师的带领下对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参观学习,于实践中感受科技创新魅力,为科技兴农提供思路。
2024年7月3日,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生物育种班同学在王英,闫帆及缪依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大北农集团凤凰山创新园并进行座谈。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四个面向”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增进对自身学科的实践认知,在科研前线中受教育、长才干、阔视野,植物科学学院生物育种班于2024年7月1日至7月5日开展研学系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了解生物育种智能化现状及未来应用前景,7月4日下午,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生物育种实验班研学团队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四个面向”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增进对自身学科的实践认知,在科研前线中受教育、长才干、阔视野,植物科学学院生物育种实验班,于2024年7月1日至5日开展研学系列活动。在2024年7月5日上午,育种班师生参观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黄学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杰青。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生所。主要从事水稻遗传学研究,在复杂性状遗传解析、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等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以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科学》、《自然》、《细胞》、《自然-遗传学》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植生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张海银种业促进一等奖,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镰刀菌病害是全球小麦生产的一个重大威胁。典型菌株Fg可以侵染各个阶段生长的小麦,其导致的赤霉病是小麦四大病害之首。目前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缺乏,由于多年的农药使用,病害的抗药性也愈发严重。开发适宜的生防策略是当务之急。李小方研究员团队最近发现一株小麦内生菌YZ1,该菌在小麦促生和抗赤霉病方面展现巨大潜力。相关结果以“A potent endophytic fungus Purpureocillium...
2024年6月20日,我会种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在南京举办了2024年中越水稻-水产综合种养学术研讨会。来自越南国立农业大学的CHU ANH TIEP教授、BUI VAN DOAN教授,以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杂交水稻的推广使我国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约20%,极大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传统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主要包含父本(恢复系)和母本(不育系)的间隔移栽、人工赶粉、提前人工去除父本、收获杂交种子。因此,传统的杂交稻制种过程高度依赖人工,制种成本高。另外,制种过程中因提前去除父本导致每年损失约1.5亿公斤父本种子。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杂交水稻的制种成本也不断增加,因此也加重了农民的用种成本,降低了杂...
烟素(Karrkins, KARs)最初为从烟雾中鉴定的一类有机物燃烧产生的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种子萌发、光形态建成、共生、环境适应性等诸多过程。SMAX1和SMXL2是烟素信号途径的抑制蛋白,其调控烟素信号转导的机制还不清楚。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遗传资源研究团队在控制差异代谢物合成的功能基因挖掘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为高花青素含量、非生物胁迫抗性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单位陆续发表在植物科学专业期刊BMC Plant Biology,The Crop Journal和Rice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李亚兵、冯璐、杜雄明、高伟、王占彪、贾银华、马小艳和马峙英(河北农业大学)编写了“棉花科技发展报告”一章,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棉花科技成就,2016-2019年我国棉花科技进展和现状,包括棉花资源、棉花分子生物学、棉花遗传育种、棉花栽培和机械化,及棉花科技发展趋势和展望。
2024年5月10日,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种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中国科学院一区Top),在线发表了题为Glutathionylation of a glycolytic enzyme promotes cell death and vigor loss during aging of elm seed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谷胱甘肽化修饰介导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