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锌”相关记录213条 . 查询时间(0.234 秒)
《先进功能材料》发表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能能/乔锦丽教授团队在锌空气电池双功能电极发展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图)
先进功能材料 徐能能 乔锦丽 锌空气电池 双功能电极 催化剂
2024/10/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宽温区锌铁液流电池电解液活性物质溶剂化结构的调控机制(图)
电池 电解 活性 溶剂化结构
2024/10/11
2024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在锌铁液流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调节电解液中活性物质的溶剂化结构,揭示了其对Fe(CN)64-/Fe(CN)63-低温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拓宽了锌铁液流电池的低温适应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正极的综述文章(图)
锌离子 电池 活性
2024/9/22
2024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应邀发表了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正极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钒基材料的基本构筑基元及其与性能的关联性,深入揭示了其能量存储机制及材料不稳定的本质原因,进而提出了高效的设计原则,并展望了钒基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路线图。
202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质研发方向取得新进展,制备了两面具有不同亲水性、截面具有梯度孔道结构的Janus水凝胶膜,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质,不但降低负极水活度抑制析氢反应,而且确保正极侧充足的质子嵌入进而提高电池容量,实现了锌离子电池的长期稳定循环。
科学家开发出超低温无负极锌离子电池
超低温 无负极 锌离子电池
2024/4/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和韩国延世大学Sang-Young Lee教授、高丽大学Sang Kyu Kwak教授等合作,在超低温锌离子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在水系电解质中引入软酸/硬碱两性离子,增强了电解质-电极界面的抗冻性质,以此构建出无负极、超低温锌离子全电池。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
2024年1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电解液中水含量对正负极界面动力学和可逆性的影响,发现通过适当的调控电解液中的水含量,可以打破锌离子电池中高容量和长寿命难以兼得的限制,进而同时实现锌离子电池的高容量和长寿命。
苏州纳米所蔺洪振团队等AEM:低温锌离子电池的构筑策略、进展与展望(图)
蔺洪振 锌离子电池 电解质界面
2024/1/17
随着新型储能系统的飞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及高安全性电池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如在低温工作下的稳定运行。安全、经济高效和可持续的水系锌离子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被广泛研究。其中,钒基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589 mAh g-1)、可调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低温电化学性能,为提高长寿命低温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供了关键选择。然而,钒基锌离子电池在低温工作环境的应用仍面临极大挑战。具体而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