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酶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1.625 秒)
太阳能是丰富、环保的清洁能源,将其转变为高值化学品和燃料,有利于实现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也是太阳能转化与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结合光/电与酶的人工-生物体系,不仅能够突破光/电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瓶颈,还能拓宽酶催化的能量供给来源,有望产生太阳能利用的颠覆性方案。近日,仿生能源界面技术研究中心刘健研究员团队通过优化光/电催化与酶催化的适配过程,发展了光/电-酶耦合新路径,实现了高值化学品的合...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发现一种酶,可利用大气中的氢产生电能,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研究表明,许多在南极土壤、火山口和深海等环境中的细菌可利用大气中的氢作为能源,维持生存和生长。科研人员从耻垢分枝杆菌中提取出被称为Huc的耗氢酶。然后利用显微镜(cryo-EM)确定这种酶的分子结构和电通路,并通过一种电化学方法证明了纯化的酶可在微量氢浓度下产生电能。研究显示,这种酶非常稳定且高效,在冷冻...
温度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会相应的提高,但与此同时,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会下降。因此,在高温适应的过程中,只提高热稳定性是不够的,酶可能会遇到底物亲和力太弱的问题。金属离子能够增强金属酶的活性、稳定性和底物亲和力,但是金属离子螯合氨基酸在高温适应性过程的作用尚不明确。2018年,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团队针对多糖裂解酶高温适应性的相关研究结果证明...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合成与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植物细胞壁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天然的“抗降解屏障”,特别是在半纤维素中,大多数多糖均含有侧链修饰,降解困难。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团队长期致力于嗜热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研究,近期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Robert Kelly教授合作,阐明了极端嗜热微生物Caldicellulosirupto...
多肽芯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便于携带、通量高、分析过程自动化、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少等优点,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多肽芯片的制备常常受限于多肽配体的组成及其在芯片表面的密度及取向等。
酶法是制取生物柴油的一种新型方法,而酶的重复利用率直接影响该法的运行成本.本文采用吸附法将碱性脂肪酶L4固定在4种不同树脂上,对比了利用不同树脂和在不同酶液浓度条件下的固定化效果,然后采用吸附-交联法将脂肪酶固定在树脂DK110上,考查交联方式和交联剂浓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DK110的固定化效果最好,酶液浓度对脂肪酶固定化影响显著.交联方式对...
利用新型的汽爆玉米秸秆膜循环酶解耦合发酵系统进行了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并对使用该系统所导致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132)代谢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在稀释率为0.075 h-1的条件下,丁醇的产量为0.14 g/g (纤维素+半纤维素),最大丁醇产率达到0.31 g/(L×h),溶剂组成为丁醇:丙酮:乙醇65.3:24.3:10.4(体积比),纤...
将水葫芦如何高效水解成还原糖,是限制其发酵制取酒精和氢气等清洁燃料的关键步骤。采用有机成分分析仪、色质联机和红外分析等方法,探索微波碱化预处理对水葫芦酶水解的促进机制。发现微波碱化预处理后水葫芦中纤维素少量降解成纤维二糖等,半纤维素显著降解成低聚木糖等,蛋白质显著降解成氨基酸等,木质素降解成丙炔酸和苯酚等;再经过酶水解后大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别降解成葡萄糖和木糖等。在微波功率700 W加热150 ...
该技术所开发的新型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艺具有油质转化率高,工艺简便,能耗少,固定化酶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200吨/年的酶法生产生物柴油中试装置。该项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新工艺"。并于2005年4月通过了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曹湘洪院士为组长,闵恩泽院士,欧阳平凯院士为副组长的专家组的鉴定会。评价意见"为国内外最大的酶法生物柴油装置,技术水...
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新工艺研究       生物柴油       2008/12/8
 该研究建立2套实验室反应装置,分别为循环式反应装置和三段连续式反应装置。研究应用多种原料的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并采用包埋法和交联结合的方法固定化脂肪酶,即将脂肪酶溶于一定体积Ph8.0磷酸缓冲液中,加入一定浓度海藻酸钠和高岭土的溶液中,充分搅拌,用蠕动泵滴入CaCl_2溶液中,固化一段时间后,将球形产物放入戊二醛中一段时间,然后清晰过滤,20摄氏度下低温干燥,另外还研究了脂肪酶失活机...
诺维信酶制剂公司在佛罗里达奥兰多第四届工业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年度会议上,提出了使纤维素酒精经济上可行的5步法。诺维信首席科学家Per Falholt说,作为酶和微生物领域生物技术方面的权威,诺维信知道如何用生物技术来造福社会,他认为纤维素酒精燃料正在世界经济、资源、环境和政治领域产生多方面的正面影响。诺维信的5步法包括:1. 继续为研发提供资金,特别是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和发展商业化过程技术方面。2....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产生酶的基因工程玉米,这些酶可分解叶与茎中的纤维素,并转化成糖类。这种纤维素乙醇技术大在降低乙醇的生产成本,很可能同以美国目前普遍以玉米粒为原料生产的乙醇形成竞争力。 纤维素乙醇因以废弃生物质或柳枝稷为原料,来源非常丰富而且廉价,使之颇具市场吸引力。但要把纤维素这种复合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可供发酵的糖类的成本则比将玉米淀粉转化成糖要高得多,因为水解纤维素的酶大多是从转基因微生物中提供...
模式图科内尔(Cornell)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取得了一项科研突破,发现一种植物酶可以削减纤维素乙醇生产的成本,这种酶能够将用于制造乙醇的植物材料更快速地分解,比现有技术更为高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玉米乙醇既非长久之计,也不具备环境可持续性,因此科研人员倾向以纤维素作为替代物。 专家表示,大规模生产可以在价格上匹敌玉米乙醇的纤维素乙醇,目前为止还无法实现。而缺少了纤维素乙醇,国家靠乙醇来...
现代酶工程团队          2008/1/7
团队负责人简介:咸漠,男,1967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先后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NRS)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从事生物催化合成化学品研究,包括:酶的筛选、进化、反应机理,多酶系组合催化等方面。先后主持、参加的国家、省级、横向项目15项,在PNAS,JACS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其...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植物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它们能更有效的降解纤维素,制造乙醇。与玉米基乙醇生产相比,利用纤维素大量生产乙醇,在价格方面还不具有竞争力。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关键步骤就是打破植物细胞壁和发酵释放的糖类。目前的技术仅限于使用微生物酶,即纤维素酶来消化草本植物和快速生长的木本植物,如杨树。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植物酶,它的结构与纤维素酶类似,可能会为乙醇生产提供更有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