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海洋气象学 水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0.917 秒)
海洋生物-物理过程的交互作用是当前海洋研究的热点话题,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不仅是被动的受动力过程影响,还可以改变辐射加热的垂直分布,进而影响海温、环流、海水密度和混合层深度等。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附近的混合层深度在三月份达到最深,形成垂向均一的水体,称为模态水。混合层于四月份迅速变浅,这些垂向均一的水体随东南向的Sverdrup流潜沉到温跃层。模态水能记忆冬季海水特征,可能会在次年冬天重新进入混合层。...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尚晓东团队在海洋热通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海洋学报》英文版。据悉,该项研究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海—气耦合界面大气边界层观测技术已经很成熟,为海—气通量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海洋上边界层热量的输送仍然不清楚,也就是说大气、太阳辐射等输入海洋的热量以及海洋反馈给大气的热量是多少仍然不清楚,这局限于观测技术和手段,此前没有相关仪器可以...
视频: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第3讲 热量平衡与水平衡。
根据我国1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的数据, 研究了楚科奇海台及其邻近海域的温度和盐度分布特征. 观测结果表明, 1999年在连绵600多公里的海域中都发现温度超过0.5℃的现象, 测得的最高温度为0.85℃, 表明北冰洋中层水仍然保持增暖状态. 文中指出了两个重要现象. 第一, 中层水增暖现象存在区域差别, 楚科奇海台内部中层水与陆坡区相比温度高、厚度大、深度浅. 这种不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 意味...
该课题首次用观测资料发现了南沙附近的Sulu海和Celebes海存在障碍层;发现了南海南部冬季的冷舌,首次揭示了该冷舌形成与南海冬季西边界流的关系,确定了该冷舌年际变化与季风年际变化的联系,提出了ENSO通过影响季风和南海西边界流;利用数值模式模拟了南海暖水季节变化;风引起混合和上升流是暖水消失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南海季风性海洋环流建立与调整的新机制;揭示了南海南部由春季环流趋势向夏季环流趋势转变;...
本文首先指出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简称中部模态水)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局地”特 征,其形成海区在(165°E~160°W,38°N~42°N)区间. 海气通量分析表明单纯的外部大气强迫场(太阳短波辐射、净热通量和风应力旋度)不能解释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区的“局地”性;进一步对上层海洋层结季节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秋季(9~10月)在北太平洋中部上层海洋(<75 m)(165°E~160°W,38°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