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放射性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地球内部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成矿地球化学 勘探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化学 碳相关记录164条 . 查询时间(0.343 秒)
距今2.6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360–260 Ma),是地球上自动植物繁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室气候,当时,大气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浓度也与现今人类生存的冰室气候环境相当。因此,对晚古生代大冰期启动与结束等关键气候转折期的系统研究,将对我们认识地球不同尺度的气候系统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效应最主要的贡献者,对湖泊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量也进行了很多估算,但目前对湖水CO2碳同位素分析较少,尤其是能否通过碳同位素示踪湖泊水体CO2浓度仍待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了解极端温暖地球气候系统的开始、演变和结束的变得日益紧迫。古近纪早期是一个地球气候极其温暖的时代,具有典型现代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地区热带-亚热带的动植物群(Thomas et al., 2020),且古新世-始新世时期释放到大气中CO2总量与与现今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O2总量相似,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暖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很好的模拟实例(Zeebe and Zachos...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团队对北京“煤改气”工程前后类腐殖质棕碳(HULIS-BrC)和水不溶性棕碳(WI-BrC)组分元素组成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元素组成发色团数量为CHON>CHO>CHN>(CH)>含S发色团,“煤改气”工程后HULIS-BrC发色团数量增加了约14%,而WI-BrC发色团数量减少了约8%。HULIS-BrC中90%以上的发色团质谱峰强度在“煤改气”工程后高于“煤改...
土壤稳定碳同位素(土壤δ13C)作为土壤碳循环的整合器,能够反映土壤碳代谢过程,并记录环境和植被变化信息,因此绘制土壤δ13C的空间分布图(土壤δ13C同位素景观图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空间异质性。然而,在地形复杂的山区,获取土壤δ13C同位素景观图谱的有效方法仍然具有挑战性,并且山区土壤δ13C空间变异的驱动机制仍不清晰。
了解碳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于我们理解生命起源、地质过程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研究碳循环不仅是构建宜居地球的基础,也符合“碳中和”政策的需要。地球上的碳大部分储存在地表的沉积碳酸盐中,并可以随俯冲板块进入到地球内部。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讨俯冲碳酸盐的去向和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CO2)是最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其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是阻碍区域尺度准确反演CO2排放的关键问题之一。秦岭是我国南北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这个地理和生态关键区进行大气CO2及其碳同位素(13C、14C)的综合立体观测并解析其来源,有助于评估区域碳排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溶解有机质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机碳分解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气候变暖背景下,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分解特征的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对变暖背景下湖泊碳汇功能的评估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精确预测。
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海洋模拟与生态动力课题组,在海洋亚中尺度过程对生物碳泵效率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biological carbon export to the mesopelagic ocean induced by submesoscale front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
土壤表层碳库约是大气碳库两倍以上。202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由法国农业部提出,UNFCCC启动了“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碳”计划。该计划通过土壤增碳千分之四,可抵消当前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土壤碳汇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解决方案之一。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基于当前地球系统模式对土壤碳源汇效应的模拟预估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一研究热点也是当下全球碳循...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结果的通知》,地科院“地球生命演化与碳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至此,南京大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增至2家。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转化是含碳大气组分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其转化产物对大气、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研发高效可行的催化材料与技术,改变VOCs化学转化路径,影响其地球化学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丰富含碳大气组分的资源化利用路径。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效率高、反应温度低(约200~400℃)、毒副产物少等优点,是一种颇具应用前景的VOCs转化技术。传统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催化过程中低温还原性...
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两大碳库的通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枢纽之一。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属于活性较高的有机碳,易被氧化分解,是河流水体微生物的直接碳源,也是河流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近些年来,包含水库拦截、地表水取用及地下水开采的人为水调节活动改变河流水文、水力过程,影响河流与近海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厘清河流碳的运输特征颇为重要,对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深层土壤有机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区域尺度上,深层土壤样品获取困难,导致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缺乏。
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化反应。它与地球共同进化和发展,驱动着地球上所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唯一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化学过程。陆生植物利用光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这已成人们的共识。但是陆生植物能否利用重碳酸盐,利用的份额,影响因素如何,至今不得而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沿友研究员带领团队,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