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5 共查到“水文地质学 碳”相关记录5条 . 查询时间(0.296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5/22/2024522152815887.jpg)
西北研究院在青藏高原东南部黑碳气溶胶来源及影响研究方面获新进展(图)
水文 过程 气候
2024/5/22
黑碳气溶胶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吸光性,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大气升温气候强迫因子。黑碳沉降到雪冰表面会导致反照率降低,从而加速冰川和积雪的消融,进而改变区域的水文过程以及水资源变化。青藏高原是我国冰冻圈最为发育的区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数区域的冰川处于加速萎缩中,其中,黑碳等吸光性杂质的影响不可忽视。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3/21/202332112929967.jpg)
在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发育,水文过程以地下过程为主。喀斯特关键带核心区(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不仅是可溶性碳的主要储存库,也是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区。然而,受喀斯特关键带地下过程观测技术的限制,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内,多界面径流组分的可溶性碳流失机制尚不清楚。该区以往设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均借鉴黄土区、红壤区以地表过程为主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能同时实现喀斯特地区...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3/21/202332112929967.jpg)
在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发育,水文过程以地下过程为主。喀斯特关键带核心区(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不仅是可溶性碳的主要储存库,也是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区。然而,受喀斯特关键带地下过程观测技术的限制,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内,多界面径流组分的可溶性碳流失机制尚不清楚。该区以往设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均借鉴黄土区、红壤区以地表过程为主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能同时实现喀斯特地区...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06/8/20206812423152.png)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是反映一定自然环境特征,具有一定岩性和古生物标志的地层单元。沉积相概念首先由瑞士人A·Gressly于1838年提出,他认为具有相似的岩性和古生物两方面特征的岩石单元才能作为同一个“相”。从沉积相的概念可以看出,通过判别地层沉积相能够判断沉积时的环境和作用过程。因此,沉积相判别是研究过去环境变化最直接的方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