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理学 碳”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265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流域地理与生态水文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图)
Science Bulletin 青藏高原水体 碳源汇特征
2023/6/12
以只经过大气瑞利校正的遥感反射率、气温和风速为输入,构建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绕过内陆水体精确大气校正难题,实现复杂富营养湖泊溶解有机碳浓度、储量和环湖河流碳通量的遥感估算。虽然,2008-2018年环太湖河流输运入湖的溶解有机碳净通量是太湖储量的约5.2倍,但太湖的溶解有机碳的时空变异主要受控于藻类生消过程。此外,强降雨是河流输运有机碳进入太湖的重要决定因素,苕溪河有近一半的入湖有机碳输运发生在强降...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揭示降雨对滨海湿地碳交换影响的新机制(图)
海岸带 降雨 碳交换 新机制
2018/4/10
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其土壤有机质分解率和甲烷生成率较低,并且能够捕获和掩埋大量有机碳。因此,滨海湿地被认为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也是全球“蓝碳”资源的重要贡献者。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降雨分配导致的干旱或者季节性积水会通过改变土壤及大气湿度环境,调控植被生理代谢过程,最终影响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现东亚季风区森林碳汇功能区
地理科学 东亚季风区 森林碳汇
2014/4/28
陆地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碳汇功能,已有研究估计在过去的五十年(1960-2011)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以每年2.1 ± 0.8 Pg C的平均速率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因而,评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碳汇功能区的地理分布,一直是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区,尤其是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及北方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但...
光合碳在植物-土壤-微生物间的转化深刻影响土壤碳及全球碳循环。然而,大豆光合碳在不同土壤中的转化,以及对土壤碳沉积的贡献还鲜见报道。
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过程-功能的关系是陆地表层系统研究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原生沼泽陆向退化演替直接导致土壤陆生无脊椎动物增多,也将进一步影响湿地原有生态过程和功能的发挥。蚂蚁是沼泽湿地中典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蚂蚁巢丘体是常见的土壤生物构筑体(biogenic structure),但其分布格局和功能作用研究还罕见报道。
2013年3月25日,从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获悉(国科金外(德)函[2013]016号),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赵成义研究员与德国Hohenheim University的Karl Stahr教授联合申请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棉田土壤固碳研究”项目获得立项批准,项目总经费71.2万元。
城市土壤,特别是污染场地及其附近区域的,是受工业和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一类特殊土壤,其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工业区土壤污染物的来源、范围及迁移过程等,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以便对工业区地区及其周围环境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为污染场地的修复和管理打下基础。
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新疆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碳库 新疆
2014/3/14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是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以植树造林面积、森林产品收获产量及林地转移面积为基础数据,采用《LULUCF指南》中数据分层的碳源汇计量方法,分析了1975-2005 年期间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新疆森林碳库的影响。1975 年新疆森林总碳库估算值为720.02 Tg,其中土壤碳库为528.82 Tg。近30 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碳库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碳汇,固碳量为48.15 Tg...
城市化是20世纪到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之一,显著地影响了包括碳循环在内的全球地化循环。然而在迄今为止的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环境变化和碳平衡研究中,城市化过程产生的效应很少被考虑到。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生态学家少有人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也因为城市化的空间复杂性和过程动态性使一些经验性的传统生态学方法很难发挥作用。针对这些局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如选者张弛研...
纳帕海湿地区4类土壤退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弃耕地—中生草甸土(AFMMS)、中生草甸土(MMS)、湿草甸土(WMS)和沼泽土(MS),对4类土壤0~10cm(上层)、10~20cm(中层)、20~30cm(下层)进行采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和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结果表明:4类土壤间,除AFMMS中下层LOC含量略高于MMS对应层LOC含量外,其它各层SOC、LO...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对光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 碳收支对光 响应
2011/5/11
光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驱动因子。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格局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气溶胶的变化使云量格局、区域的太阳辐射条件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使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对光的响应研究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环境控制机制研究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机氯污染物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sistent Oganic Pollutants, POPs)的重要成员,具有持久性、高毒性、生物蓄积性和长距离传输能力。正是因为长距离传输特性,有机氯污染物从源区的局地问题逐步演变成一个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问题。土壤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储库,土壤中有机相(有机碳或有机质)是POPs的重要载体,可能会影响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过程。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功能风险评价
风险 碳吸收 中国 陆地生态系统
2012/8/15
气候变化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其碳的源汇功能。因此,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功能面临的风险,可以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制定和国际碳排放谈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对气候变化情景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模拟,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确定碳吸收功能风险评估标准,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未来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碳吸收功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IPCC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