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有机化学 系统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1.031 秒)
放氧光合作用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几乎是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放氧光合作用光能向化学能转化的原初反应,通常由位于植物、藻类及蓝藻等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在可见光的驱动下完成。Acaryochloris marina(A. marina)是以叶绿素d(Chl d)为主要光合色素的独特蓝藻,可通过Chl d吸收低能量的远红光驱动放氧光合作用。然而,A. m...
放氧光合作用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放氧光合作用光能向化学能转化的原初反应通常是由位于植物、藻类及蓝藻等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在可见光(400-700 nm)的驱动下完成的。Acaryochloris marina(A. marina)是一种以叶绿素d(Chl d)作为主要光合色素的独特蓝藻,可通过Chl d吸收低能量的远红光...
一种在微反应器系统内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即将含环氧化合物和催化剂的液态物料与含二氧化碳的气态物料先于微混合器内混合,再于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环合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该方法的反应温度为100~220℃、压力为1.0~7.0MPa、气-液两相物料中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1、环氧化合物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1000:1,气-液两相反应物料在微通道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0~300...
一种生物乙醇制乙烯的微反应-换热系统包括:生物乙醇催化脱水-燃料催化燃烧集成的微反应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具体过程为:低浓度发酵生物质乙醇溶液经与乙烯产物低位热能换热到温度60-80℃,进入提浓工序(如精馏等),提浓后的乙醇反应物先与高温乙烯产物进行梯级换热、再与燃烧产物进一步换热汽化,汽化后进入集成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生成高纯度乙烯气体和大量高温水蒸汽。本发明生物乙烯微反应-换热集成系统实现了从发酵...
一种强化微反应器系统内通过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即将含环氧化合物和催化剂的液态混合物料和含二氧化碳的气态物料先于微混合器内混合,再于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环合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该方法的气-液两相物料中环氧化合物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25-100:1,反应温度为100-180℃、压力为1.0-5.0MPa、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4.5:1、气-液两相反应物料在微通道...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向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拨款新建一个生命系统中心,重点研究生命物质如何存储、检索和处理信息该中心将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包括进化如何构建适应性强的生命系统、适应如何驱动活力和其他能力、生命系统如何在其环境中处理信息。该中心包括理论和实验科学家,本质上在物理、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有机生物学和解剖学、统计学、生态学和进化论、分子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它还将与芝加哥...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专利:富勒烯衍生物的连续化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预处理是实现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生物炼制过程的基础,决定了炼制的方向和效率。有机溶剂预处理由于高效的组分拆解性能、拆解纤维素组分高保留酶解以及回收木质素组分高纯度易于转化的优势,成为预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酸性有机预处理体系大多依靠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或)酸浓度,才能在一步反应中实现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分的完全脱除。同时,预处理体系对松木等软木原料的适应性有限。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于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形成此类矿床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微生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因素共同控制着风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但具体的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仍未明晰。为了探究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以及了解微生物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潜在贡献,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研究所广...
2022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Metabolic reconfiguration enable synthetic reductive metabolism in yeast”为题发表于Nature Metabolism。研究团队通过理性设计,组合磷酸戊糖循环、转氢循环和外部呼吸链三个模块,在酵母细胞内构建了一个合成能量系统,其可以支持细胞生长和高...
DNA的从头合成是合成生物技术的基础平台之一。但是,由于大规模DNA合成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产生错误,DNA纠错环节的效率和经济性已经成为限制DNA合成质量、通量与成本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此瓶颈,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研发出高耐久低成本的DNA合成纠错系统,大幅度提高了DNA纠错环节的效率和经济性。该工作发表于ACS Synthetic Biology。
2016年6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优一先”、“第五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表彰大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正研究员在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上海分院系统第五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
杜令忠: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男,1976年出生。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201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主要从事湿法冶金、粉体合成和表面工程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纳微粉体合成、粉体组装、热喷涂技术、可磨耗封严涂层和热障涂层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科院创新基金1项,国家新材料项目2项,参与中科院知识...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授权专利。
王钰:理学博士,研究员,2008年6月博士于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同年,作为Research Fellow,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从事“Graphene and Related Materials and Devices”(R-143-000-360-281)研究,2012年入选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百人计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