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凝聚态物理学 碳”相关记录69条 . 查询时间(0.416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利:一种磁性碳化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专利 磁性 碳化硅材料
2024/7/11
上海高研院在高碳效费托合成制α-烯烃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合成 反应机理 活性 界面
2024/7/20
长链α-烯烃是聚烯烃产业升级、PAO润滑油生产及直链高碳醇的关键原料。商业化的α-烯烃主要通过乙烯齐聚制备得到,但其合成技术及80%以上全球产能受Chevron Phillips, Shell、Sasol、SABIC、Linde、INEOS等国外公司掌控。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特征,发展费托合成制烯烃(FTO)技术是解决我国α-烯烃对外依存度过高、保障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实现柔性碳纳米薄膜的透明导电协同提升和大面积制备(图)
柔性 纳米 薄膜
2024/5/23
未来,电子、光电、能源等领域需要大面积柔性透明导电薄膜(TCF)。由于铟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价格昂贵以及氧化铟锡固有的脆性,现代技术广泛应用的氧化铟锡TCF难以满足科技发展尤其是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需求。目前,科学家已开发出碳纳米薄膜、金属纳米线、导电高分子等替代氧化铟锡的透明导电材料。其中,碳纳米薄膜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实现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不仅要求其克服透光率和导电性之间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揭示硬碳负极支持钠离子电池快充机制(图)
钠离子电池 非晶态碳材料
2024/3/16
硬碳作为一种非晶态碳材料,其微观结构具有无序分布的类石墨层片、丰富的边缘和表面缺陷以及独特的纳米孔洞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硬碳在充放电过程中呈现出双电压区域特征:一个是在较宽电压范围的斜坡区(约1.1 V至0.1 V),另一个是低电压范围的平台区(约0 .1 V至0 V)。由于平台区容量对应的电压与钠金属的沉积电位相近,硬碳在高电压斜坡区与低电压平台区共存的储钠特征,使其被视为实现高功率...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灵活性设计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二氧化碳 循环 固体材料
2024/2/29
超临界CO2循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具有高效灵活优势的新型动力循环之一,在电力调峰、新能源、船舰及航天推进等领域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作为超临界CO2循环关键装备,高效灵活的换热器对于整个系统的高效紧凑和负荷响应速率非常重要。超临界CO2循环透平出口温度超过450 ℃,回热量约是蒸汽循环的3倍,在紧凑设计条件下热惯性不可忽略,循环负荷跟随特性受到明显制约。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开展换热器热惯性理论及缓和热...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晶圆级立方碳化硅单晶生长取得突破(图)
碳化硅 晶体 光谱测量
2024/1/13
碳化硅(SiC)具有宽带隙、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和高热导率等优异性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和5G通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与目前应用广泛的4H-SiC相比,立方SiC(3C-SiC)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2-4倍)、低的界面缺陷态密度(低1个数量级)和高的电子亲和势(3.7 eV)。利用3C-SiC制备场效应晶体管,可解决栅氧界面缺陷多导致的器件可靠性差等问题。但3C-SiC基晶体管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专利:快速鉴别辐射后碳化硅垂直双扩散型晶体管寄生电容超出预值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专利 快速鉴别 辐射后 碳化硅 垂直双扩散 晶体管寄生电容 超出预值
2023/12/19
温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理论模拟预测在碳原子形成的笼状网络晶体中存在100 K以上的超导电性,并指出碳笼耦合是高温超导电性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为探索新型轻质元素高温超导体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conductivity Above 100 K Predicted in Carbon-Cage Network为题于2023年10月10日发表在的Advanced Sci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