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H1N1”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上海药物所发展仿生模块化策略助力流感病毒H1N1抑制剂的开发(图)
仿生 流感病毒 细胞
2024/5/24
2024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伟波课题组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Modular Biomimetic Strategy Enables Discovery and SAR Exploration of Oxime Macrocycles as Influenza A Virus (H1N1) Inhibitors”的...
流感病毒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世界公共卫生体系构成巨大威胁。在流感季节,每年有高达数百万的重症病例,有约25万到50万名患者死亡。流感病毒有着完整的吸附释放的复制周期。在整个病毒复制过程中,人们针对病毒本身和宿主,发现了不同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然而,随着流感病毒的变异,已有的抗流感药物面临严峻的耐药形势,迫切需要发展新的骨架分子,推进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
类禽H1N1猪流感恐引发大规模人流感
类禽H1N1猪流感 人流感
2015/12/30
由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已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是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猪是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猪群中主要流行两种H1N1流感病毒,分别为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和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1918年进入猪群,通过长期进化重组,于2009年在北美进入人群并引发全球人流感大流行,被称为甲型H1N...
A Novel Sequence-Based Antigenic Distance Measure for H1N1, with Application to Vaccine Effectiveness and the Selection of Vaccine Strains
Influenza Vaccine effectiveness Antigenic distance pepitope Antigenic drift
2012/5/2
H1N1 influenza causes substantial seasonal illness and was the subtype of the 2009 influenza pandemic. Precise measures of antigenic distance between the vaccine and circulating virus strains help res...
2009年初,世界各地先后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针对加拿大2009年疫情,建立了恰当的ARIMA模型,以实现每日H1N1疫情的预测.经过实证分析,预测的绝对误差在11%以内,总的平均误差是8.39%,该模型成功地对加拿大2009年疫情进行了预测.
无血清微载体培养MDCK细胞和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条件优化
MDCK细胞 流感病毒H1N1 无血清 微载体
2012/11/6
血清微载体培养MDCK细胞,并接种流感病毒H1N1,优化培养条件,为细胞流感疫苗的工艺研发奠定基础.采用不同的细胞接种量在50mL无血清微载体搅拌瓶中培养MDCK细胞,并接种甲型流感病毒H1N1,检测不同pH值和TPCK-胰酶含量的病毒培养液,不同病毒接种量,补加TPCK-胰酶,以及不同收毒时间对血凝效价的影响.以1.0×105mL-1的MDCK细胞数量接种到无血清微载体上,病毒培养液pH值为7....
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片段的CpG抑制及其对密码子偏爱性的影响
H1N1 CpG抑制 同义密码子偏爱性 聚合酶
2011/7/29
H1N1流感病毒的聚合酶具有RNA复制、转录等功能,并且对流感病毒片段包装、子代繁殖及宿主适应性等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人、猪及禽类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片段的二核苷酸频率及同义密码子的偏爱性,发现不同宿主中,流感病毒聚合酶片段的CpG频率最低,且均被强烈抑制;通过三类宿主间的比较发现,人流感病毒抑制最为强烈,且其CpG频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但2009年毒株的CpG频率突然上升。比较同义密码子使用...

经过近一年的攻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组对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两个重要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基于结构生物学信息,研究者发现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HA和NA有很大的差别,这解释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大流行的部分原因。该发现对于甲型H1N1流感相关药物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然》: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一周年记
自然 甲型H1N1流感
2010/4/28
2009年四月,出现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盛行,引起一片恐慌,因为全世界的人们对这种新型病毒几乎没有免疫力。接下来的短短几周之内,甲流病毒就迅速地蔓延到了全世界,使得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6月11日紧急宣布,全球进入40多年来首次流感大流行。《自然》杂志总结了H1N1病毒大流行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以帮助科学家和卫生机构更好地处理未来的流感大流行。
TiO2对流感病毒(H1N1)灭活作用的研究
TiO2 光催化 灭活 H1N1流感病毒
2010/1/19
利用滴度测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TiO2对流感病毒(H1N1)的灭活性能, 并结合催化剂样品的XRD分析、 N2气吸附性能测定及其在实验条件下的表面Zeta电势的测量结果, 探讨了催化剂用量、 焙烧温度、 比表面积以及表面电性与灭活性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400 ℃时焙烧的TiO2对H1N1的灭活性最好; TiO2的表面电性对灭活性有显著影响; TiO2对H1N1的...
武汉病毒所在甲型H1N1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武汉病毒所 甲型H1N1
2009/12/29
加拿大完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测序
加拿大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基因测序
20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