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碳相关记录3295条 . 查询时间(0.421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副研究员贾秀全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包锐教授团队、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揭示了在海洋中,微液滴对火成惰性碳的电化学降解与沉降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2025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廖玉河联合比利时鲁汶大学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科研人员,报道了酸碱协同催化胺法碳捕集溶剂再生的新路径。该研究发现,固体ZrOxHy催化剂可提升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脱附速率,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表现出2.5倍的二氧化碳脱附增强效果。
利用可再生电力通过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对可再生碳资源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多碳醇因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以及与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高度适配性,在清洁能源储存与化工原料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目前,电催化CO2RR生成多碳醇的主要挑战在于解决C-C偶联与C-O键断裂的竞争机制导致的产物选择性失衡。同时,高电流密度下中间体脱附失控和体系稳定性低,制约多碳醇的规模化生产。因此,开发新...
利用可再生电力通过电化学CO₂还原反应(CO₂RR)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对于可再生碳资源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多碳醇(如乙醇、正丙醇等)因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及与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高度适配性,在清洁能源储存与化工原料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目前,电催化CO₂RR生成多碳醇的主要挑战在于解决C-C偶联与C-O键断裂的竞争机制导致的产物选择性失衡。此外,高电流密度下中间体...
2025年2月26日,利民股份子公司利民化学的连续流法三乙膦酸铝生产工艺、子公司威远生化的气相法全流程连续化草铵膦生产工艺入选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农药行业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5年版)》。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为善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Enabling Genetic Manipulation and Robustness of Bacillus methanolicus for Methanol-based Bio-manufactur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着重解决了高温底盘菌株甲醇芽孢杆菌的遗传改造难题,并突破了...
城市化显著改变了城市的气候环境和景观格局,对植被固碳能力(以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表征)的影响尚不明确。尽管城市地区仅覆盖地球表面的0.3%,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有限的地面观测限制了我们对城市化与NEP关系的全面理解。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尺度的局地实验,而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对NEP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及驱动因素仍然缺乏系统量化分析。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安韶山研究员团队联合卢森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土壤科学领域著名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发表题为“Grazing exclusion enhanced the capability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access photosynthetic carbon in Loess Plat...
日前,由萨摩亚、斐济、汤加、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太平洋岛国驻华使节组成的代表团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访问。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长姚明、我校副校长帅永出席活动。
气候变化导致的植物多样性丧失正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尤其是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微生物残体碳(MNC)是稳定SOC库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干旱梯度和植物种多样性如何影响MNC含量及其对SOC的贡献尚缺乏深入研究。
棕碳气溶胶通过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影响气候,生物质燃烧是棕碳气溶胶的重要来源。硝酸盐在气溶胶颗粒中占比逐年增加,然而硝酸盐对棕碳发色团的大气转化过程的影响知之甚少。
过渡金属催化烯烃的双碳官能团化可以同时在烷基链上引入两个片段,是快速构筑复杂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活化烯烃(包括环状烯烃和极性烯烃等),相比于活化烯烃,针对非活化烯烃的双碳官能团化手段较为局限,通常需要在烯烃烷基链上引入额外的导向基(例如8-氨基喹啉等),通过形成稳定的环金属物种中间体促进反应的进行。然而,导向基的引入和脱除极大地降低了目标分子的合成效率,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潜力...
湖泊虽仅占地球表面积的1.8%,但其有机碳封存量却超过全球的10%,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可与海洋和土壤相媲美。然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湖泊中有机碳的长期动态变化仍然存在诸多未知。温度是影响湖泊有机碳封存的关键因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厘清。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隆浩研究员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法国原...
湖泊虽仅占地球表面积的1.8%,但其有机碳封存量却超过全球的10%,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可与海洋和土壤相媲美。然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湖泊中有机碳的长期动态变化仍然存在诸多未知。温度是影响湖泊有机碳封存的关键因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厘清。2025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隆浩研究员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
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是缓解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和全球战略之一。然而,我国海岸带蓝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经济有效的增汇技术及效果评估手段,难以满足国家碳中和重大战略和相关领域发展的需要。结合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布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自主部署“海岸带生态修复与蓝碳增汇”研究组群,旨在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关键科学问题,以期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和碳汇理论上形成系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