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共查到“文学 效应”相关记录4条 . 查询时间(0.621 秒)
幽默是手段,还是目的? ——略谈中国幽默儿童文学的现状与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 现状 儿童文学 幽默
2009/1/20
幽默是一种与儿童文学的艺术天性完全一致的美学品格。幽默在儿童文学中显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而谈起当代原创幽默儿童文学,就不能不对其内在构成和表现方式来一次简捷的追根溯源。1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自发阶段和自觉阶段。自发时期的幽默儿童文学受民间幽默文化的影响,主要借助机巧和智慧等理性因素来构成幽默形态,并通过联想、夸张、对比、讽刺、变形等艺术手法创造幽默效应。幽默的文本表现相对单一和...
论审美效应
2007/11/5
审美效应是审美主客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果反应。所谓美和文艺的社会效应都要通过审美效应来实现。因此,抓住这个重要环节,展开深入的研究,其它问题也就相应可以得到解决。审美效应问题,在西方近代美学中已经有较长的研究历史,比如它的类型、性质、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反映及特点等,都从实验手段方面积累了一些数据,提出了一些美学范畴,足以供我们借鉴和参考。但众所共知,无论精神分析派,现象学派或是...
校园文学:为文坛带来“鲶鱼效应”
人民日报• 华南版 校园文学 鲶鱼效应
2007/8/29
一直关注大学校园文学创作的《广州文艺》,继去年出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园文学专号以后,又于今年6月推出了“中山大学学生作品专号”。该期专号包括《木鸟记》、《尘土飞扬》、《拾取生命的碎片》、《家乡》、《亲和力》等小说、散文、诗歌共18篇作品。近日,围绕这些作品,《广州文艺》杂志社联合中山大学团委举办“校园文学:批评家与校园作者的对话”,就想象力与当下文学创作、校园文学与“七十年代”作家群创作的联系与...
文学意蕴分析与与美感效应
2007/8/2
“意蕴”一词,不见于 《辞源》、《辞海》。朱光潜先生在翻译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时,却使用了“意蕴”这个概念。他指出:“‘意蕴’原文是das Bedeutende,意思是‘有所指’或‘含有用意’的东西……因译‘意蕴’”。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首先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这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它的作用并不只代表它自己,而是为了表现另一种内在的东西,即意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