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海洋科学相关记录14477条 . 查询时间(1.412 秒)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鑫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教授Jin-Yi Yu在两类中部型El Niño的生成机制和未来变化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与中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半干旱环境下河流三角洲沉积特征与非常规油气实验新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年7月29日,自然资源部在北京组织召开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C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化运行,标志着我国海洋观测卫星组网业务化运行能力基本形成。双星将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南北极调查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数据服务。
For almost 20 years, researchers have conducted detailed censuses of the majestic kelp forests off Santa Barbara. By counting fish species and placing them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environmental condit...
毕允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活性大分子的生物合成研究;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玻尿酸合成及跨膜转运的分子机理研究,并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孙卫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板块俯冲工厂和板块漂移历史及其驱动力方面有重要贡献,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杰出贡献教师”奖励称号,并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简称深海中心,Center of Deep Sea Research)由海洋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一线中青年科研人员组成。该中心聚焦于典型深海系统,以深海生态系统作为突破口理解生命起源、物种进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将海山、热液及冷泉等典型深海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地质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综合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4月,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重点实验室其前身为物理海洋学研究室(1957-2000)和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实验室(1989-2000)合并而成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开放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研究实力雄厚、学科建设完善、仪器设备先进,在国内外均有重要影响。海洋环流与波动一直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个优势学科,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我...
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7年,由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院士等一批享誉国内外海洋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创建,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与开发的重要基地。
有毒汞沿河流入海     河流  沿海水域    来源       2021/7/26
近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大学的Peter Raymond 等合作发现,河流是沿海水域中汞的更大来源,而不是大气。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2021年7月21日,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mSystem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德超课题组同华中农业大学郑金水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Comparative genomics of Exiguobacterium reveals what makes a cosmopolitan bacterium”。该研究对来源于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微小杆菌开展了大尺度生理代谢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众多新认知。
2021年7月13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轩课题组和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方家松研究组、复旦大学教授南蓬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Revealing the full biosphere structure and versatile metabolic functions in the deepest ocean sedi...
2021年7月18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以下简称“深海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与海试”项目圆满收官。当天,该项目顺利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联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科研人员基于“海翼”滑翔机观测的高分辨率水文资料,分析了深渊中深层水团特性、环流结构及流经深渊的深层水流量。研究表明,挑战者深渊中的深层水团和环流存在复杂的三维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甘剑平教授团队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 C. McWilliams院士,在内潮和黑潮跨尺度作用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首次明确了吕宋海峡三种黑潮入侵模态与内潮能量场的动力关联机制,并拟定了一个具有全球海洋普适性的表征环流与内潮动力能量关联机制的理论判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