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水文学 >>> 水文物理学 水文化学 水文地理学 水文气象学 水文测量 水文图学 湖沼学 河流学与河口水文学 水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水文学相关记录109条 . 查询时间(2.876 秒)
湖泊代谢(metabolism)指湖泊生物不断进行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可通过湖泊总初级生产力(GPP)和湖泊总呼吸(RE)量化。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CO2)分子产生的压力,可用来量化量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的量。pCO2与其他参数,如 pH 值、溶解性无机碳和碱度一样,都用来描述水体的无机碳系统(CO2 (aq)、HCO3-、CO32-)的浓度和形态。湖泊pCO2不仅受...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实验室刘苏峡研究员和博士生周浩伟组成的地理资源所队在欧空局举办的Round Robin的全球水面面积反演算法公开赛获得好成绩。经过一年多严格的审核,近期,这场赛程自2021年3月至5月的比赛结果被公布在新近发表于Remote Sensing的文章(链接见后)。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水环境遥感团队在湖泊水温大范围动态监测与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融合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重建了青藏高原160个湖泊1978-2017年逐日水温数据。该数据产品已同步发布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和Zenodo数据共享平台。相关研究成果“An integrated dataset of daily lake surface water tempera...
解析由人类活动干扰塑造的景观格局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修复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型可涉水的河流和溪流或大型河流的局部区域,在长江等大型不可涉水的河流开展的空间大尺度的相关研究报道非常少,特别是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文、气候等因子对大型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方面。
张宝庆,男,生于1986年2月,工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0年),甘肃省领军人才(2021年),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三级岗(2021年)。主要从事旱区生态水文与水文气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潘保田,男,汉族,1964年3月生,山东单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经典的湖沼学研究显示,营养盐(磷和氮)富集造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显著提升,且两者的对数转换值存在稳健的线性正相关。然而,随着研究尺度增大,藻类的生长也受到其他环境条件(如水文形态背景、气候背景)的显著影响,使相同营养盐水平对应不同的水华风险。因此,识别藻类的限制因子对湖泊水华精准防控具有关键意义。
青藏高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该地区沼泽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功能参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沼泽湿地固碳潜力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沼泽湿地植被NPP,进而影响沼泽湿地碳的固定。明确沼泽湿地植被NPP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评估青藏高原沼泽湿地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PP数据和气象数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的风化通过吸收大气CO2的方式进行,在调控全球气候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宜居地球环境。但是,到底是气候驱动?还是构造控制是影响硅酸盐风化速率的控制机制?从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地球科学前沿争论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受自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中国湖泊的水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是DOM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色遥感重要参数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湖泊CDOM的来源受到周边的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工农业污染排放等影响,与湖泊水质状况高度相关,同时影响水下光场分布特征。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一课题组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可解释人工智能跨区域仿真河流氮通量动态的研究成果。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已在水文模拟中获得成功,并开始被用于水环境模拟。现有研究通常利用不同水质变量的相关性,或单一水质变量的自相关和空间相关性进行预测,不考虑水文气象、人类活...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当前湿地面临着来自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环境因子如何影响沼泽湿地物种的生境适宜性,并为气候变化下优先保护物种和区域的选取提供准确科学指导。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基于调查和标本数据,结合气候环境大数据,运用优化生态位模型,探究中国沼泽湿地植物物种生境适宜性关键驱动因子及敏感性,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13年—2019年)国家级成果
《水科学进展》是以水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国内外在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中的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要进展、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报道关于水圈研究的新事实、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科技动态。她涉及与水有关的所有学科,包括水文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水利科学和水力学、冰川学、水生态学以及法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中与水有关的...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固态水储量仅次于南北极。作为地球上近20亿人赖以生存的十多条大江大河和数以千计的大小湖泊的源头,它也被称为“亚洲水塔”(图1)。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亚洲水塔失衡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