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探测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大气探测相关记录634条 . 查询时间(4.194 秒)
经过多年等待,一支由宇宙飞船组成的舰队即将先后奔赴金星!在热切凝望了火星几十年后,美欧航天机构又回过头来,把目光再次投向金星,近期纷纷公布了金星探测计划。据《自然》网站报道,将有3台探测器先后奔赴金星,共同写就金星科学复兴的新篇章,并回答关于这个星球的主要问题:金星为何与地球迥然不同,它是否曾经拥有海洋因而宜居,其上是否仍然有活火山等。 三大探测项目相继“出炉”
从无人机到探测载荷全部自主研发,实现精准边界层气象探测,为高原、盆地等复杂地形丰富气象探测手段——2021年5月31日,在江苏省金坛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交通气象),一架旋翼式无人机缓缓上升,搭载着气象探测传感器,对边界层气象环境进行探测。
2021年6月1日,消雾减霾聚能空气炮系统在山西省临汾市通过技术鉴定,该系统使用后将提高大气边界层高度,扩大大气环境容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持制定的辽宁省地方标准《粮食作物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技术方法》(DB21/T 3439-2021)已于2021年5月22日正式发布,6月22日开始实施。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陈力强所长课题组在数值预报及数据同化研究方面发布最新进展。
2021年4月16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基于铁路网络的气象与大气环境动态探测系统及应用合作研讨会,会议由徐祥德院士主持,端义宏院长出席并讲话。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瑞蒙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领导与专家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覆盖全国的铁路网络发展气象与大气环境三维结构动态探测新技术系统及应用前景,并就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初稿和青藏铁路气象观测试验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
云是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是地-气系统辐射能量收支的重要调节器。云层高度、粒子浓度等物理参数共同作用并决定云的辐射强迫效应,它们的准确测量对精确估算地区或全球云的辐射效应至关重要。卫星和地基雷达是探测云顶高度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探测原理、反演方法等的不同,彼此之间存在差异。
2021年4月12-13日,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2020年度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秀骥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院士、吴国雄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李崇银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王赤院士、徐寄遥研究员,北京大学毛节泰教授、胡永云教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曹...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研究员撰写了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 Brief History We’ve Experienced 一文,并刊发在 Journal of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Climate 期刊上。文章回顾了双星计划(DSP)、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萤火一号(Yinghuo-1)和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
Antarctica's northern George VI Ice Shelf experienced record melting during the 2019-2020 summer season compared with 31 previous summers of dramatically lower melt, a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
近年来,虽然大气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但颗粒物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其成因仍不明朗。夜间化学反应是驱动硝酸盐演变的关键要素,然而NO3自由基作为夜间化学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其垂直梯度观测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大气分中心唐贵谦副研究员与复旦大学王珊珊副教授合作,在325m铁塔4高度层挂设角反射镜阵列,利用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我国首次实现对NO3、O3和NO2浓度梯度的同步观测(图1)。研究发现,不同高度...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于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于2015年1月先期攻关立项,2017年8月工程研制立项,历经六年时间,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厂待发射。
为更好地促进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计划(AOGEO)发展,推广空间大数据在亚大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亚大区域及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论坛”(AOGEO TG7: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Workshop)于2021年2月24日北京时间上午9:00至下午17:00通过线上直播形式顺利召开。
定量遥感产品是空间信息与地学知识的载体,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遥感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搭载于Aura卫星上的OMI传感器提供了每日全球覆盖的对流层NO2柱浓度观测结果长达16年之久,其数据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行异常”和云遮挡造成其空间覆盖的显著缺失,该产品仍难以满足逐日/周的应用需求。
青藏高原大气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与周边地区是如何交换的?科学家告诉你答案。1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布设了九台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实现了实时联网连续观测,结合此前布设的近地层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系统,全面构建了首个青藏高原地表、边界层、对流层大气水热立体观测网络平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