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科学哲学”相关记录2044条 . 查询时间(2.18 秒)
弦论等超验理论中的非经验评判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意味着当代物理学中的新研究范式,是当前科学哲学的研究热点。相关非经验评判争论常常聚焦于对作为一个理论的弦论的评判。然而,把弦论视为一个理论面临一定问题,相关非经验评判争论中的弦论更接近研究方法或进路而非一个特定的单一的理论,而且人们对于弦论的信心在特征上也与对于研究方法或进路的信心相似。将弦论等超验理论的非经验评判视为理论证实问题是一种误区,应当将弦论等...
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曾就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以及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作出了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而科技创新离不开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假设与猜想等。这些需求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知识的增长与形式的传播 ——论皮尔士的信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信息 内涵 外延 符号学/形式
2021/7/29
皮尔士在不同时期发展了两种信息理论。在早期,他利用传统逻辑概念发展了测度信息逻辑量的理论,将信息定义为知识和符号的增长,信息=内涵X外延。这个理论虽然采用的是语义学的概念,但根本上是语用的。在后期,他基于符号学,发展了信息的形而上学理论,将信息界定为符号过程中形式的传播。这个学说一方面复兴了信息概念的原初含义,另一方面与贝特森的信息学说相融贯。皮尔士的信息理论的重新发现为当代信息研究,尤其是语义信...
南京大学蔡仲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项目批准号为:13AZD026),最终成果为同名论文集《重审划界问题———科学实践哲学视域中的伪科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黄翔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实践为中心的科学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BZX022),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
同一性是解决技术人工物实在性的新路径。同一性是个体与类的实在性基础。存在的各类事物有层级的区分,各类事物之间具有相对同一的关系。同一性是一种关系,且具有相对性。个体与个体所属的类之间存在一种同一关系。技术人工物的个体与类是相对同一的两类实体。同一性的传递性使实在性成为可能。技术人工物是人的意向性的产物,通过制作实践过程转化为物质实体。技术人工物的意向性隐退在要素、结构与功能之中,并主要通过功能直接...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性发展始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成熟于改革开放后,是中国社会发展新思维的重要提供者与变革参与者。迄今,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已成为对中国当代社会与思想影响深远的学科之一。
理解因果就是把握机制——走向一种因果知识的规范性理论
因果关系 理解 机制 塞拉斯
2019/11/7
对因果关系的知识如何产生科学理解?这一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的争论,两者的分歧主要在于对因果判断的语义分析。与两者都不同的是,塞拉斯主张因果知识仍然是先天综合的知识,这建立在他的“以语用为中介的语义”分析上,提出因果判断表达的是因果推理的话语实践之内的实质规则,因而是一种因果知识的规范性理论。这一理论将重新评价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的理论特质,重新阐发“理解因果就是把握机制”的概念直觉...
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转换:从笛卡儿到海德格尔
科学哲学基础 笛卡儿 海德格尔
2019/11/7
欧洲大陆哲学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伴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海德格尔哲学引起了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人们不仅揭示了海德格尔哲学对认知科学研究的反思和批判作用, 而且开始明确其在认知科学纲领转换中的建设性作用。
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的视角
时代 科学哲学 物理学哲学 视角
2019/11/7
物理学尤其是基础物理学的研究,构成了人们认识物质世界深层本质的主要来源,是我们了解和把握整个科学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基础物理学理论的不断革命和突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代表,构成了整个物理学的支柱,其应用被延伸到了几乎所有物理学的分支领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第二阶段以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和宇宙学的标准宇宙模型为代表,在物理学的统一...
白馥兰的研究强调在“社会—技术体系”的象征维度和现象学维度,技术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产出人以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外,由“技术作为文化”这一基本观念延伸出去,可以进一步区分出“技术景观”和“技术文化”两个略有差异却又无法分开的概念。技术景观指带有技能含量的异质性的物质性实践和人工物,技术文化则是关乎这些技术问题的思想理念,如动用不同类别的技术活动能带来怎样的力量,如何使用技术、是否应该使用...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 科学家 精神 科学知识
2019/11/8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关怀我国科技事业和广大科学家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他强调:“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
崔树芝:牟宗三对西方科学源流的反思
牟宗三 西方科学源流 仁智双彰
2019/11/8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在其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追溯科学由以产生的西方文化传统,对西方科学源流进行反思。他把西方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理性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他既肯定西方科学的成就,也认识到科学的限度,并对科学主义思潮进行批评。他视科学为人类文明中的理性,并顺着康德的思路,对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批判,最后“穷智见德”,提出“仁智双彰”的理想境界。
明末清初发生的、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而展开的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可以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波。它给17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却因各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交互作用,逐渐由“西学东渐”蜕变为“西学东源”,终致中国近代科技转型的可能性在清代中叶之后完全丧失。然而,这一波西学东渐让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让原本两个平行发展的科技传统开始交会,堪称近现代中国科技转型的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