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考古学”相关记录4253条 . 查询时间(2.239 秒)
杭州碑林位于杭州市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碑林内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
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荟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全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Art And Archaeology Image, Zhejiang University,英文简称:ZJU AAI Lab,是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此记事石碑,记载了当年修筑长城的情况,明确了修筑责任。石碑上刻有楷书碑文,竖列51字,其中有2字已无法辨认。碑文为保定车营把总、镇抚张勋,□□(秋)防。管修:自把总范济民工接头起,至把总于嶨工接头止,修完边城长七丈六尺。万历十七年十月立。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纵32.1厘米,横1675厘米。墨刻文字部分,使用御制墨拓,墨色乌亮,字口清晰;图绘部分,使用浓、淡墨双色套拓。
高昌章和十八年(548年)墓志。陶质,刻字填朱色,7行62字,正书体。墓主人汜灵岳生前为高昌政权武吏。高昌章和为麴坚年号,章和十八年,相当南北朝时期梁太清二年、西魏大统十四年、东魏武定六年。高昌最初为古城名,公元460年闞伯周始建立高昌国,高昌国历史中统治时期最长的是麴氏家族,自公元499年麴嘉为王,传九世十王一百四十一年,公元460年终为唐朝所灭,以其地为西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黄文弼主持,在...
高昌建昌二年(556年)墓志,陶质刻字,5行39字,正书体。墓主人袁氏生前为高昌政权官吏任叔达之妻。高昌建昌为麴宝茂年号,建昌二年相当南北朝时期梁太平元年、西魏承圣三年、北齐天保七年。镇西府为高昌国行政辖区,相当今新疆巴里坤地区。
唐永徽二年(651年)墓志刻石。存文25行591字,楷书体,书刻极为工整,是标准的唐楷。墓志前志后铭,记高阳令赵君夫人姚洁之妇德品行,兼记其祖、父简历。
唐大历十三年(778年)墓志刻石。存文30行832字,隶书体。陕西西安出土,曾归端方收藏。墓志前志后铭,记辛公妻李氏生平及品格。辛公名云京,官至北京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八月逝,新旧唐书皆有传记。此志文为独孤愐撰写,韩秀实书文。韩秀实为唐代隶书家之一,他书写的墓志铭文较少见。唐代以隶书书文入刻石是在开元、天宝以后才盛行的。
1918年于洛阳城东北栏驾沟村出土。墓志前志后铭,记墓主先祖为帝的宏图大业,其祖、父的文雄武杰及其本人的学识与品行。此墓志有盖,与志石成完整的一套,为研究本志内容与隋代墓志形制的实物资料。
1819年陕西武功县南乡出土。墓志前志后铭,先追记墓主人曾祖澄、祖幼文、父天庆的政绩与威望,又记其本人详细的宦迹及其夫人母家门第与夫人的淑慎俪德。此墓志铭刻内容是一部简明的家族史,刻字极为精良,是隋刻墓志精品。最初为段家谟收藏,后归端方。
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墓志刻石。存文18行345字,隶书体。墓主人房周陁,字仁师,终身怀才不仕,逝后第二年安葬于故乡。房周陁墓志行文格式较特殊,题铭刻于志末。北齐墓志存世不多,此件是研究当时墓志行文格式、志形与地理的实物材料。清光绪初山东益都出土。曾归潍县郭氏、黄县丁树桢收藏。
北魏正始五年(508年)墓志刻石,志文26行677字,正书体。前有题首,中为志文,后缀志铭。刊刻内容追叙元绪先人的英踪伟迹及其本人的德行与宦绩。北朝时期的墓志刻石已成定式,志石多方正划一,志文内容前有题首,中为志文,后缀志铭。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墓志刻石,志文18行391字,正书体。元演,字智兴,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文成帝拓跋濬之孙,太保冀州刺史齐郡谥顺王拓跋简的长子。《魏书·文成五王传》载有拓跋简另一子泾州刺史拓跋祐(字伯授)的简历,未载元演事迹,元演墓志内容可补史籍之阙。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西北三里出土。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墓志刻石。志盖3行9字,篆书体;志石28行768字,正书体。志盖提环已失。志石前有题首,中为志文,后缀志铭。刊刻内容追叙于景祖父于洛拔、父亲于烈在朝廷的显赫地位、其族属及其本人的官职履历与宦绩。据《魏书·于栗磾传》载,于氏自于栗磾四世贵盛,一皇后,四赠三公、领军、尚书令,三开国公。于景本人自司州从事迁步兵校尉、宁朔将军、高平镇将。曾因贪残受纳为御史中尉王显所弹,后逢赦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