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耕作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耕作学相关记录979条 . 查询时间(0.375 秒)
为探讨不同类型垩白水稻对氮肥的响应差异,以武育粳3号的高腹白突变体(WBRK)和高心白突变体(WCRK)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对照)和两个不同的基肥与穗肥比例处理(N55和N100)共3个处理,分析施氮对腹白米和心白米的发生及籽粒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腹白米率和心白米率,且腹白较心白更易受氮肥影响。施氮对WBRK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WC...
在大田条件下,对超高产大豆品种和普通大豆品种的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产量及倒伏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除大豆根系直径外,其他根系形态指标都呈单峰曲线变化;适量的磷酸二铵可显著提高大豆植株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其中超高产大豆品种根干重上升幅度更大;根系形态指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根系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不...
Czech J. Genet. Plant Breed., 50 (2014): 293-295 Annie is a medium-early winter wheat developed at the Plant Breeding Station, Stupice, SELGEN, a.s., Czech Republic and registered in the Czech Republ...
以机组作业速度(3.6,4.5,5.4 km·h-1)和清秸刚齿入土深度(20、30和40 mm)为影响因素,以拖拉机功耗、滑转率和燃油消耗率为目标函数,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2BMFJ-3型茬地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功耗与油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机组作业速度和清秸刚齿入土深度的增加,拖拉机功耗和滑转率呈线性增加趋势,燃油消耗率呈线性减小趋势;机组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为机组作业速度为4....
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供养着人类一半以上的人口。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极低,其花粉依靠自然风传播。因此,千百年来访花昆虫在水稻授粉中的作用一直没人关注。但是,在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访花昆虫在水稻花粉传播中的作用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访花昆虫是否在水稻扬花期访问水稻花?访花后是否携带水稻花粉?如果携带,那么能携带多远?能否引起水稻花粉流的增加从而促进水稻的异花授粉?能否...
选择3个不同玉米品种(登海605、川单418、成单30)和3个不同大豆播期(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油菜收获后接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群体结构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不同玉米品种与大豆复种,株型较紧凑的玉米品种(登海605)产量最高,达到8 788.50 kg.hm-2,且该品种搭配下大豆生长带透光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各指标表现较...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dietary distillers dried grain (DDG) level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utilization, body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juvenile red seabrea...
2012年对河北大豆产区13个县(区)市28个采样点采集的273份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样进行了生物纯化,最终共获得67个分离物,经ELISA和RT-PCR检测确认其中56个为SMV分离物。利用全国统一的SMV鉴别体系将这些分离物归为9个株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河北地区SMV株系组成和分布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SC7和SC11仍为流行株系;SC8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未检测到SC12、SC13和S...
通过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优化试验,筛选出兼顾大豆与玉米产量和产值的行比模式为玉米/大豆1:2间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豆与玉米的株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株距、大豆行距及大豆与玉米间行距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各因素及其互作对大豆与玉米复合产值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玉米与大豆1:2间作种植模式下最佳的株行距配置组合为大豆与大豆行距25 cm,大豆与玉米行距30 cm,大豆...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促进了大豆根瘤生长和地上部物质积累,提高了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光合生产能力和籽粒产量。玉豆一体化施氮相对大豆穴施显著提高了大豆地下部根系和根瘤的干重、单株根瘤固氮潜力和地上部茎叶生物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降低了叶片的蒸腾速率,以距窄行玉米15~30 cm施氮增产效...
为了充分发挥大豆新品种周豆19的产量潜力,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组合、密度、化控处理对周豆1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豆19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随施肥次数的增多而增加;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增加,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减小;化控使株高和底荚高显著降低,但对主茎节数没有影响;产量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多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因素互...
基于西北夏玉米生产实际和降雨特征,用自制模拟降雨器,于2010年6—9月研究了250、350和450 mm模拟雨量下翻耕、免耕、免耕覆盖对夏玉米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6—9月250 mm雨量下免耕水分利用效率比翻耕高26%,产量比翻耕高16.5%;350 mm雨量下免耕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比翻耕高17.6%和6.1%;在450 mm雨量下免耕的蓄水效应低于翻耕,水分利用效率...
以河北平原1998-2010 年11 地市的农业统计数据和22 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水汽压、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资料为基础,对该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收缩情况及由此引发的耕作制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作物系数法和逐旬有效降水量法,计算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水分亏缺量,进而估算了该地区因耕作制度变化节省的水资源量。结果表明:① 该时段河北平原11 地市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均呈收缩趋势,总面...
通过综合80 年代初以来的农作物面积与产量统计、耕地分布、农业灌溉分布以及作物生长适宜性分布等多源数据, 利用基于交叉信息熵原理的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tial Production Allocation Model, SPAM),获得了我国10 km像元尺度的水稻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80 年代初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来看,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域内发生变化的地区中有超...
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变动的区域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0年间,黄淮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