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货币银行学 >>> 农村金融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金融学相关记录275条 . 查询时间(1.546 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在资金投入上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应该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新农村建设,在商品流通、工业企业建设、农村道路以及住房改造、农村水利、大型设备建设和购置上等,都离不开畅通的、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金汇兑结算网络;广大农村也需要金融理财产品服务等等。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全方位的。
自我国经济转轨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分工整合方面,未能在机制上实现根本突破。1994年至200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连续10年亏损。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额高达330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5%,资本净额为-1217亿元,不良贷款达5147亿元,不良率高达36.93%。
我国农村金融开展了这么多年,几乎一直在起点徘徊打圈,形成一种原地踏步的局面。温家宝总理在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不断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的需求。这一讲话有力的支持了县域支行的设立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业务拓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党的十七大把农村金融问题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问题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三农”长远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根本,关系国民经济大局。加快建设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无疑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发展经济学认为:没有农业,就没有一切;没有农民,就没有人民。这正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是收入问题。
“城中村”改造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方各面,改造城中村,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项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是昆明重塑形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规范行政行为、有序推进,政府部门要主动做好协调配合,加快工作进度,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多渠道筹集城中村改造重建资金,确保“...
解放初期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农业合作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三家金融机构以及部分民间借贷,这期间资金配置主要强调财政拨付和行政分配,银行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农业是个弱质产业,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例外。农业的弱质性首先表现为对自然的高依赖,面临严重的自然风险。受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影响较大,加上基础薄弱,其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低下,只有大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因此农业投资回报率较低。其次,农业的弱质性还表现为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农产品差异性较小,生产者众多且比较分散,供给弹性较大,而其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却较小。供给...
2004年9月,云南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四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完善,经营机制得到转换,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有力支持了“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问题进行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地方金融发展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西双版纳州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自2004年12月以来,在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强力推动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使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逐步的落实和体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
尽管所有的股东代表都是经过选举产生,但在提名选举的过程中很难真正做到股东参与,长期以来沿用的参与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尽管多数股东从资格股变为投资股,但这种转变虽然性质上有了明显的差异,但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股东人数分散,很难真正起到股东大会的制约作用,股东更多的是关心分红,只有在分红低的情况下才会体现一定程度的参与。
县域金融存在问题和对策     问题  县域金融       2009/1/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和扩大就业,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从近几年执行情况看,呼声高,实效难到位,县域金融处境尴尬。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经多年改革,但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加上政府对农村金融的过分干预,这些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只有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并确立产权,使之对人的经济活动形成激励,方能实现经济增长。农民无法通过控制金融组织的方式来获取农村资本的控制权,使得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很难缩小。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在农村金融组织做出合适的制度安排显得至关重要。从这一理论逻辑展开推演,提出了我国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等一系列产权制度安排。
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从50年代的最初建立,发展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变革。虽然期间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