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环境科学技术相关记录1180条 . 查询时间(1.68 秒)
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中心是2001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签署之年,经学校自主批建的校级科研机构,研究中心主任为环境学院余刚教授。中心以环境学院为依托,与化学系和法学院等单位共建,是国内率先成立的化学品环境公约研究机构,也是之后成立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持续技术支撑我国的POPs履约工作。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在国家环保局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的环境工程设计院的基础上,经1998-1999学年度第13次校务会议批准,于1999年4月成立。它的成立是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加强清华大学环境学科群建设,利用清华大学学科综合优势,促成跨学科、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验基地建设。
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依据《关于加强北京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北京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2017-2035)》《北京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于2020年10月批复建立的。实验室针对北京市和京津冀地区面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安全、低碳发展等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旨在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环境前沿技术研究基地,提高我国环境前沿技术水平和北京市环境科技创新能力,...
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2013年7月经北京市科委批准建立的部属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秉承“科技支撑决策、科技引领实践、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围绕新兴有机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瞄准国际环境学科学术前沿并结合国家环境污染控制未来需求,将发现问题(风险评价)和解决问题(控制技术)有机结合,重点开展新兴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新兴有机污染物排放源风险削...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3年2月通过环保部批复建设,依托单位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实验室于2017年3月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评估结果为优秀。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简称SMARC)于2011年3月经国家环保部批准建设,依托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13年11月通过验收,是我国环境领域以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为目标,面向国家环境管理服务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于2007年6月申建,2010年通过环保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组审议并正式批准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牵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金城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E20环境平台)、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四家参加单位共同组成。
清华大学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研究平台(环境脑工程)位于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北京市怀柔科学城,为科学城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之一,由清华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双主体”共同推进。项目总投资4.87亿元,总建筑面积3.33万平米,主要新建综合实验楼、环境模拟工房和跨介质环境模拟公园等。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工程研究中心(原名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 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经 发改委批准,由教育部组织实施,清华大学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及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工程中心基于清华大学现有研发创新平台条件设施,在清华大学建立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研究中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验证创新平台建于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经过三年多建设,于2021年3月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纳入...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环境领域最早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1年开始建设,1995年通过验收,向国内外开放。在2015年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地区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中心(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中心”)是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由中国政府于2006年11月提名, 2007年4月30日-5月4日的斯德哥尔摩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提名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为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中心。2008年4月在斯德哥尔摩公约秘书处对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其依托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开展斯...
1995年9月18日-23日,《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简称“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管理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以及废物产生减量化的培训和技术转让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1997]669号批准在清华大学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2011年,经国务院授权,环境保护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环境规划...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建校初期,经过60余载的建设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能源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环境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和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300。
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由北京工业大学牵头建设,联合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生态建设中心等单位于2020年共同组建而成,实验室主任为乔俊飞教授。实验室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聚焦“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和节能环保重大需求,研究智能感知、知识挖掘、自主控制和多目标动态优化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法,研发环境智能监测与智慧环保新技术,力争引领环保产业技术变革,对提升我国环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于2019年正式成立,由之前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组合而成,既继承了前身两专业的深厚底蕴与优良传统,又以崭新的面貌破土而出,恰如向阳花木、雨后春笋,踏足磐石、庇于桑苞,欲纳新鲜活力之血液,更创欣欣向荣之新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