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总论相关记录9689条 . 查询时间(0.682 秒)
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5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2025年首份《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2025年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正式启动。预计2025年夏收夏种期间,天气条件总体较好,利于开展夏收夏种。
据“昌平三农”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为深入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到生态农场开展专题调研。经实地勘察、技术评估、座谈交流等,全市共选定6家生态农场作为首批生态技术试点单位,开展“自制生物菌剂试点”项目,并向农场无偿提供设备支持。昌平区鑫逸、天润园、万德园、圣泉等4家生态农场入选。
用数十年的时间,观测土壤的变化,用天空地联合技术,记录农田的演变……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观测是了解农业生产形态变迁、进行土壤改良、低碳转型、病虫害监测、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事业的基础工作之一。
目前已完成小麦、玉米、水稻、苹果、柑橘、花生、蔬菜、甘蔗等农产品的碳足迹因子数据集。
怎样施肥才能有效提升小麦籽粒锌含量、进而改善人体锌营养健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经过长期探索,为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交了一个答案,其成果在2025年4月25日以“Zinc agronomic biofortification in wheat and its drivers: a global meta-analysis”为题目,刊登在《Nature Com...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揭示了菌群种间电子传递促进四环素降解机制,为以微生物电化学系统降解四环素为基础的新型生态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战略植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北方獐牙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Bellidifolin(BEL)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研究团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从北方獐牙菜提取物中鉴定出25个氧杂蒽酮类化合物,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与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密切相关。其中,BEL显著降低了血清...
2025年3月25日下午,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国家林草局陕西西安城市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王俊教授来园交流并作题为《绿肥填闲种植系统:过程、机理与调控》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翠华园区举一楼会议室举行,近40名科研人员参加,召集人周莎博士主持报告会。
2025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眭晓蕾教授团队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碱性α-半乳糖苷酶CsAGA2介导棉子糖系列寡糖水解调控黄瓜种子发育》(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 hydrolysis by alkalineα-galactosidase CsAGA2 controls seed development i...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创新团队开发出用于提升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新型碳点材料,拓宽了作物叶绿体的吸收光谱范围,增强了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相比对照组,净光合速率提升55.9%)。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化学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吕肖良研究员团队在利用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估算农作物产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团队基于SIF技术,结合光系统II(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qL)这一关键生理参数,提出了一种创新作物产量估算模型。首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SIF数据估算qL的方法,并自主开发了专用设备来测定该模型所需的qL相关参数...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于强教授和赵刚教授团队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limate-driven shifts in suitable areas of Alternaria leaf blotch(Alternaria mali Roberts)on apples:Projections and uncer...
中国东北黑土区(松花江流域)是全球四大黑土带之一,以全国3.6%的耕地贡献了18%的粮食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近20年来,该区域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叠加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时空不均,使得农业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平衡粮食增产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通过对比试验发现缺水会明显抑制冬小麦对氮的吸收和积累,并揭示其降低冬小麦氮营养指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上。‌
近日,《自然》(Nature)旗下期刊《自然食物》(Nature Food)在线发表了我校资环学院杨晓光教授团队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孙占祥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的观点文章《黑土地保护》(For the protection of black soils),该文章系统梳理了气候变化下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和进展,提出了耕作制度创新是黑土地保护的重要选择的观点,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参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