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遗传学”相关记录494条 . 查询时间(2.152 秒)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在牦牛远缘杂交后代雄性不育候选基因鉴定方面获得新进展(图)
基因 繁殖 遗传
2024/11/14
生殖隔离阻断或减少了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对维持物种完整性至关重要。犏牛是牦牛(Bos grunniens)和普通牛(Bos taurus)的杂交后代,表现为雌性可育而雄性不育。作为研究家畜不完全生殖隔离的良好模型,犏牛受到了繁殖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关注,但导致其精子发生阻断的关键机制依然不明确。Dobzhansky-Muller 模型认为,杂交致死或不育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的不相容所造成的。基因组结构变异(...
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春钊研究组揭示种子萌发调控新机制(图)
分子植物 赵春钊 种子 遗传
2024/10/25
2024年10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春钊研究组题为“FERONIA controls ABA-mediated seed germination via the regulation of CARK1 kin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个研究手段,揭示了类受体激酶FERON...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揭示锥属物种基因组变异的驱动机制(图)
植物 基因 遗传
2024/9/21
遗传变异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组变异模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并受到多种进化力量的影响。然而,关于不同进化机制对相似基因组变异景观形成的贡献以及不同机制间复杂的互作模式尚不清楚。此外,已有研究多是基于近期快速辐射产生的物种或者少量分化时间较长的物种对,缺乏在长期进化尺度上对基因组变异景观的系统研究。
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N6-甲基腺苷(m6A)表观遗传修饰作为RNA水平上的重要调控机制,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物过程,在植物抗病和感病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关于病原物侵染过程中抗病和感病品种的m6A甲基化修饰发生了怎样的动态变化,以及这种修饰反过来怎样影响植物的防御反应,均尚不清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在云杉超低温保存过程渗透胁迫响应机制方向上取得新进展(图)
低温 过程 植物 遗传
2024/10/20
MYB(Myeloblastosis)是转录因子超家族,其中,R2R3-MYB是植物所特有且最丰富的一类,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各种非生物胁迫。多个R2R3-MYB在被子植物物种及细胞类型被广泛报道参与细胞壁木栓质的生物合成以响应渗透胁迫,但对裸子植物MYB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是值得探索的研究领域。林业所珍贵树种遗传改良课题组研究欧洲云杉(Picea abies)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预处理(...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绘制冬小麦春化建立、维持和重置过程中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图)
遗传发育 过程 植物
2024/7/18
春化是指植物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开花的现象,能够保证越冬植物在合适的光温条件下进行生殖生长,从而确保产量。小麦根据春化的需求分为需要经历春化才能开花的冬性小麦和不需要经历春化便能开花的春性小麦。研究小麦春化以及春化调控机制,对提高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举行KIB讲坛第95期(图)
昆明植物所 KIB讲坛 第95期 植物遗传
2024/8/3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基于甘蔗组培苗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发明专利
遗传 污染
2024/6/23
2024年6月20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璇等科研人员完成的“基于甘蔗组培苗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甘蔗组培苗的遗传转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生根的甘蔗组培苗的基部注射携带有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液后,再种植于土壤中。该发明的方法,操作更加简便,缩短了得到阳性植株的时间;且整个过程无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也避免了转化后容易组培污染等问题。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仲育种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一区,TOP期刊,IF=8.2)杂志分别发表了题为"EuHDZ25 positively affects rubber biosynthesis by targeting EuFPS1 in Eucommia leaves"和"Positive r...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揭示苔藓植物精子释放的分子机制(图)
遗传发育 植物 精子释放 分子机制
2024/6/12
最早的陆地植物出现于距今4亿7千万年前,此后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各自独立演化。至今,地球上约有2万种苔藓类植物,是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类群,分属于苔纲、藓纲和角苔纲三个纲。地钱作为苔纲的代表植物,具有雌雄异株、单倍体主导生活史、基因组简单、冗余性低等特点,适合作为模式植物来进行研究。不同于被子植物的管粉受精模式,包埋于地钱雄性生殖托的精子囊在精子成熟后会在水的浸润下释放出游动的精子。随后,精子可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召开学术交流活动(图)
沙棘属植物 起源 进化
2024/11/1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揭示竹亚科纤细茶秆竹的杂交起源(图)
竹亚科 茶秆竹 杂交起源
20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