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91016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慧田、汪喜林研究组在窄线宽纠缠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腔增强纠缠源制备中的后选择限制,实现了线宽为13.8 MHz无需后选择的直出式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简称OAM)纠缠源。有望为基于长寿命量子存储的远距离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以及更多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高品质的窄线宽量子纠缠源。
氢能被认为是未来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氢能生产已成为能源科技发展的关键挑战。2025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武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hielding Pt/γ-Mo2N by Inert Nano-overlays Enables Stable H2 Produc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全新的高活...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王命泰和陈冲研究员团队在三硫化锑(Sb2S3)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三维分布界面硒化铅(PbSe)诱导Sb2S3结晶及界面能带优化的策略,实现了Sb2S3太阳电池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8.06%)。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2025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该过程通常需在400℃至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C-C键断裂导致的CO2排放;二是现有催化剂易受到积碳和烧结失活的影响,限制其工业化应用,难以兼顾催化效率和长期稳定性。
当前,可穿戴电子产品、人机界面、智能检测等领域对响应外部机械刺激并提供实时信息的压力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常见的压力传感器为电容式,且结构相对简单,由两个平行导电电极板和中间的弹性介电层组成。其中,弹性介电层所用材料包括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泡沫等。这些石化基材料存在原材料不可再生、产品不可生物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可生物降解的绿色、超弹新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离子束中心吴跃进研究员团队在氨挥发损失阻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揭示了粘土-腐植酸复合吸附材料减少麦田氨挥发的作用及过程机制。相关成果已被土壤科学核心期刊Soil & Tillage Research接受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李大成研究员团队成功研制了能够实现中长波同时成像的光谱仪设备。研制的光谱仪采用共光路设计,基于光谱成像技术获取红外波段成像切片,用于目标红外光谱辐射特性的试验测量及数据处理分析研究。
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响应性和复杂曲面适应能力,在健康监测和智能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而受限于材料本身的均质结构,传统的压力传感器难以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和宽压力检测范围。梯度结构离子导电水凝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策略,但如何通过简便方式构建梯度结构离子导电水凝胶面临挑战。
稀土包括钪(Sc)、钇(Y)和镧系(Ln)共17种元素。稀土元素具有优异的光、电、磁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各怀“绝技”,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且重要的用途。鉴于稀土的重大价值,各国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开采稀土矿石资源。2025年1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了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巩固了我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地位。这一报道也从侧面凸显了稀土资源在当...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光电子中心团队在环境危害因子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硅基双金属纳米酶增强型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高灵敏同时检测》为题,发表于化学工程领域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老年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主观认知下降是自我报告的认知能力下降,但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正常,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极早期阶段。有研究从分子影像、静息态fMRI等角度发现,内侧颞叶和控制网络可能是主观认知下降病理影响的重要脑区。但是,缺乏高敏感性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框架,无法明确这些脑区异常是否导致客观认知受损。同时,临床分子影像和静息态fMRI仅可以描述损伤位置,无...
光合作用作为地球生命活动的基础过程,在能量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害副产物即活性氧。这些活性氧破坏脂质膜结构,损伤膜整合蛋白尤其是光系统II核心蛋白,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因此,在环境条件波动下,及时修复光系统II蛋白对维持光合系统稳态具有关键作用。
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因其优异的响应性和复杂曲面适应能力,在健康监测、智能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是,受限于材料本身的均质结构,传统的压力传感器难以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和宽压力检测范围。梯度结构离子导电水凝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策略,但如何通过简便的方式构建梯度结构离子导电水凝胶,仍然面临挑战。
2025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团队在基于DNA折纸结构酶级联反应器的肿瘤化动力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origami–based enzymatic cascade nanoreactor for chemodynamic cancer therapy and activat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
导电聚合物是具有导电能力的有机聚合物,包括聚苯胺、聚噻吩和聚吡咯等,被认为是可能取代传统半导体和金属的有机材料。导电聚合物生成成本低、密度小、成膜性能好、机械柔韧性更高,具备更广泛的化学功能性,有望成为制备下一代有机电子器件的核心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