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仪器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1.328 秒)
2024年9月13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吴嘉敏副教授,基础医学院郭增才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上发表了文章Long-term mesoscale imaging of 3D intercellular dynamics across a mammalian organ,宣布了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在兼具厘米级三维视场与亚细胞分辨率的同时,能够以20Hz的高...
质谱成像技术(massspectrometry imaging,MSI)是基于质谱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影像技术,通过直接扫描生物样本,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分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免荧光标记、不需要复杂样品前处理等优点,已经成为基础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关键技术之一。
光电探测器将入射光转换为可调制的电信号,在自动驾驶、健康监测、生物医学成像、光通信、军事安全和夜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市面上的光电探测器主要由无机半导体制成,如Si、Ge和InGaAs等。这些半导体具有高温加工和柔性不兼容的缺点。最近,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固有的特性,如灵活性、溶液加工性、低成本、可调带隙、高吸收系数、低激子结合能、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长载流子扩散长度等,已成为光电探测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将该滤波器件安装于传统无标记光学显微镜的出射端,它可以对出射光场的背景噪声进行高效抑制,进而采集到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omentum-space-polarization filters enable...
2024年1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单/双通道全海深11,000米级原位微生物、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和叶绿素荧光传感器,于2023年10月28日至2024年1月12日在探索一号菲律宾海公海科考航次中搭载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深渊原位科学实验站,在菲律宾海沟开展海试,进行了5次海底试验...
天文光子学作为下一代天文终端仪器技术的基石,有潜力带来低成本、高度集成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天文观测仪器。集成光分束器作为构建复杂集成光子器件的基础,在光谱芯片、光相控阵、光干涉、光通信等众多重要领域应用广泛。为了满足基于新原理及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发展的需要,获取高性能(低损耗、大带宽、任意比分光)的集成光分束器至关重要。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小强特聘研究员,与化院梁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田长麟教授合作,开发了焦磷酸硫胺素(ThDP)依赖酶和光催化协同的双催化新体系,该体系是自然界中全新的、现有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全新分子生化体系,不仅极大地扩展了酶的催化功能、为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丰富元件,还为化学领域的手性精准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策略,有望引领光生物制造新方向。成果以“A light-dri...
来自奥地利、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制出了首个中红外波长范围超级反射镜,有望用于测量微量温室气体或用于切割和焊接的工业激光器等领域。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针对大口径衍射透镜提出了一种单次曝光的干涉标定方法,为大口径衍射透镜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以Absolute measurement of focusing properties of a large-aperture diffractive lens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上。
2024年来,月球南极地区以其独特光照条件以及可能的水冰分布成为各国争相探测的目标。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着陆在月球南极沙克尔顿坑附近,将对月球南极月表空间环境以及水冰分布进行综合勘察。南极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角较低,很容易形成地形遮挡,造成较为复杂的月面电场分布。同时,月面带电又会带来尘埃静电迁移,这些尘埃一方面会黏附在仪器表面对探测器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又能以冰尘混合物形式改变极区水冰空间分布。因此,...
利用极化激元材料和超构材料构筑的超透镜能够超越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亚波长级别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分子的更好观测,对物理芯片、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产生广泛而革命性的影响。2000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John Pendry爵士首次提出了超透镜的概念,并预测其具有突破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极限的能力。随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翔团队率先提出了新型银-聚合物超透镜的实验方案,极大推动了超透镜技术的发...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赵维谦教授课题组提出了具有高稳定、高分辨、抗散射的激光差动共焦拉曼-布里渊图谱成像新原理,研制成功了相应的仪器,实现了样品三维形貌、力学性能和化学组分的多维信息检测,并与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航天中心医院)合作,利用该研制仪器对肿瘤组织进行了有效表征分析。相关工作发表在Light:Science&Applications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
精英论坛学术报告-聂宗秀。
近日,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频段可变焦消色差超透镜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 and Devices(IF=7.38)。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江晓强,通讯作者为范文慧研究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曹俊诚、黎华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和平团队合作,在高稳定自参考太赫兹双光梳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研究团队提出自参考方法,完全消除了THz双光梳共有载波噪声,同时抑制了重复频率噪声,将THz双光梳梳齿线宽由未稳频的2-3 MHz量级压缩至14.8 kHz,大幅提升了THz双光梳光源的稳定度。相关成果以Terahertz Semiconductor Du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