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体物理学”相关记录623条 . 查询时间(2.203 秒)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天文台跟踪变脸活动星系核发现新现象(图)
天文台 星系 核 天体物理
2025/2/20
2025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基地卢开兴与国内外合作者,首次获得活动星系核宽发射线演化的完整序列。该研究为认识活动星系核演化提供了新信息。论文《Mrk 1018核区几十年变脸转换过程中的短暂复活》(A Short-lived Rejuvenation During the Decades-long Changing-look Transition in the Nucleu...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天文台在吸积致塌缩超新星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天文台 演化 天体物理
2025/2/20
2025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生张正阳和王博研究员等人,对吸积氦的氧氖白矮星进行了长时标演化研究,首次发现在白矮星吸积过程中会在外壳层产生硅元素。当白矮星积累质量接近钱德拉塞卡极限时,会最终形成中子星。该研究已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题目为“He-accreting Oxygen–Neon White Dwarfs and Accretion-induced Co...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团队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图像叠加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图)
詹姆斯 天体物理学 观测 数据
2025/1/16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等单位参与的联合研究团队使用2022年由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王蕾、李国亮和康熙提出的“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与PSF反卷积叠加(UPDC)”算法对“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的多次曝光图像进行重新叠加,生成并发布了国际上首个JWST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和PSF反卷积叠加数据...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揭示新浮磁场引发太阳爆发的关键条件
磁场 太阳 天体物理
2025/1/5
新浮磁场是驱动太阳爆发的重要物理机制,而科学家对新浮磁场引发太阳爆发的条件尚不明晰。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林隽团队联合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博士沈呈彩团队,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暗条通道”函数C,以判断新浮磁场能否引发太阳暗条失去平衡,为预测太阳爆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示火星核幔分异过程(图)
火星 核幔分异 天体物理学
2025/1/6

紫金山天文台基于“银河画卷”巡天数据更新外银河系旋臂图像(图)
银河 数据 天体物理
2024/12/24
2024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团队基于“银河画卷”CO分子气体巡天数据,更新了外银河系旋臂图像,拓展了对银河系的认知。新图像覆盖了银盘面上约2/3方位角、银心距约8-26千秒差距范围内的分子气体旋臂结构,较以往同类观测扩大了约1.5倍。研究成果于12月11日正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快报(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Gaia星表的视差零点偏差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图)
天文台 模型 天体物理
2024/11/24
2024年1月18日,上海天文台空间基准建制化团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Gaia星表中银盘区域恒星视差零点偏差的修正模型,在星等亮端和暗端的修正效果均优于Gaia官方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10月30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球状星团脉冲星巡天揭示球状星团脉冲星新规律(图)
演化 天体物理学 辐射
2024/11/5
球状星团聚集了大量特殊类型脉冲星,包括毫秒脉冲星、脉冲双星、双中子星等。这些脉冲星为研究脉冲星演化规律、分析特殊类型脉冲星形成和演化路径、脉冲星和周围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等提供了难得的机会。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调试开始即开展球状星团脉冲星巡天工作,至今已发现56颗脉冲星,将FAST天区内球状星团脉冲星数量增加约两倍。
中国科大发现首例光谱认证的重复性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光谱认证 恒星 天体物理学
2024/9/12
2024年9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副研究员蒋凝与教授王挺贵、孔旭等,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TDE)AT2022dbl再次爆发,并开展多波段后随观测。研究发现,这有可能源于超大质量黑洞重复潮汐撕裂同一颗恒星,且每次行为特征与一般典型的TDE事件完全不可区分。这是首个获得光谱认证且迄今证据最确凿的重复性部分撕裂TDE事件,对研究TDE族群和物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Unl...

银河里的"华尔兹":首个白矮星+超冷亚矮星双星系统(图)
白矮星 超冷亚矮星 双星系统
2024/8/23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发现迄今铕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
元素 恒星 天体物理
2024/8/10
2024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施建荣团队联合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美国圣母大学和美国核天体物理中心的科研人员,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分辨率光谱中发现了一颗目前人类已知的铕元素含量([Eu/H])最高的恒星(LAMOST J020623.21+494127.9)。该恒星铕元素含量约是太阳铕元素含量的6倍。同时,研究经后随高分辨率光谱观测发现,这颗铕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是...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星际分子云的流量与亮度关系(图)
天文台 分子云 天体物理学
2024/6/22
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团队首次揭示了星际分子云的流量-亮度关系,相关研究成果以“On the Flux–Intensity Relation of Molecular Clouds”为题于2024年6月10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中国科学院黑洞微扰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图)
理论 天体物理 环境
2024/6/19
202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引力波研究团队通过对黑洞微扰理论的研究,发现了适用于任意天体物理环境和极端质量比旋近系统的引力波计算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力学和天文学(英文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