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相关记录5052条 . 查询时间(0.312 秒)
我国南方海相深层烃源岩普遍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强烈的热蚀变以及广泛的生物降解和风化等一系列次生改造,难以通过传统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准确反映其原始生源。而沉积岩中各类含有机质结核由于致密的外壳,可能蕴含独特的地质信息。碳酸盐结核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质年代的富有机质沉积岩中,是研究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古生物演化乃至早期生命迹象的重要载体。目前关于碳酸盐结核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多集中于泥盆系以来的地层,...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在遥感数据存储和组织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图)
遥感 数据 理论
2024/11/7
2024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张立福研究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国际首次提出了多维数据格式(Multi-dimensional datasets)MDD,获授权PCT发明专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晚奥陶世大灭绝后腕足动物古生态与古地理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图)
动物 古生态 古地理
2024/11/10
晚奥陶世大灭绝事件(Late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LOME)后,已有的研究一般认为此时环境相对单调,全球分布的Hirnantia腕足动物群在纬度和经度上都表现出同质性,且生态多样性低。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在边坡稳定性动态评价方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监测 岩土力学 分析
2024/11/12
边(滑)坡在变形演化全过程中,其剪切带土体通常会发生损伤软化,表现为剪切强度的降低。规范方法中常根据单一强度参数评价得出边坡的单一稳定性系数,缺乏考虑剪切带的损伤软化行为,因此也未能很好得出边(滑)坡变形演化全过程中动态稳定性特征。边(滑)坡的位移监测是工程中常用方法,如何结合位移监测数据来评价边坡的实时稳定性并进行边坡预警仍是一个实际问题。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规模最大、灾害性喷发风险最高的活火山之一。地震活动性数据显示,长白山天池火山在2002年至2005年间经历了一次火山扰动事件,而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又发生了火山震群事件,表明其仍具有极高的潜在喷发危险。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结合遥感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监测保护性耕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遥感 机器 算法 监测
2024/11/9
农田中作物秸秆的管理是减少土壤侵蚀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秸秆覆盖作为一种以农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是作物秸秆管理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区域范围内玉米秸秆覆盖度的准确、快速识别,对监测保护性耕作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具有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自然约束下城市空间发展潜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城市 空间 水文地质
2024/1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向集约紧凑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索自然地理与环境因素对城市空间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可以揭示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自然环境现状,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构建了自然约束条件下的建设用地承载力评价体系。基于承载力评价结果,划定了基于自然约束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奥陶系高精度综合地层研究新进展(图)
地层 同位素 辐射
2024/11/10
2024年来,在奥陶纪综合地层学研究中,碳同位素地层学已作为生物地层学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方法,并在高精度划分对比地层、识别地层间断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华南奥陶纪碳同位素地层研究主要集中于中—晚奥陶世若干个显著碳同位素事件,缺乏贯穿整个奥陶纪的连续的碳同位素变化分析,未能建立华南地区可依据的碳同位素地层框架标准;另一方面,其在详细地层框架下可对华南扬子台地碳同位素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也...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砗磲超高分辨率Sr/Ca古气候古天气指示意义方面取得进展(图)
气候 同位素 元素
2024/11/14
砗磲,全球最大的双壳贝类,其壳体具有清晰的年生长纹层与天生长纹层,天纹层宽度约5-60μm,是优良的高分辨率古气候古天气研究载体。月分辨率砗磲Sr/Ca、δ18O已被证实是可靠的砗磲古气候代用指标,常被用于重建过去ENSO活动、海表面温度冬夏温差等,但是有关砗磲同位素、元素比值在小时-天分辨率上的探讨仍在起步阶段。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石炭纪末期的高品位大型菱锰矿矿床(图)
矿床 能源 金属
2024/11/13
锰是一种大宗紧缺的能源金属。现代大洋锰结核以MnO2为主(图1a),极少有MnCO3(菱锰矿)结核或矿层被发现;而我国陆域锰矿的主体成分为MnCO3(图1b), 呈现了海陆迥异的锰矿物状态。为深刻认识锰矿形成机理,方便海洋和陆地锰矿勘查,深海所与中国地调局西安矿产调查中心、长大、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渥太华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国地调局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合作,对西昆仑奥尔托喀讷什大型碳...
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期间,古特提斯洋东支的闭合以及随后华南与印支板块的碰撞(即印支造山运动)塑造了东南亚大陆的现今构造格局。在越南西北部,印支运动表现为晚三叠世的高级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不整合面的形成,以及北东走向的逆冲和褶皱、与北西走向的缝合带和断层。同样地,印支运动在华南板块表现为早三叠世北东向推覆构造、相关褶皱,以及北西向缝合带和断层。然而,一些分布于华南南缘的盆地、花岗岩带及相关构造断层在二...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利用珊瑚地球化学指标记录1788年以来黑潮长期变化(图)
地球化学 气候 观测
2024/11/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课题组胡石建研究员团队成功利用珊瑚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百年时间尺度的黑潮流量变化,并基于此揭示了黑潮流量的年际-年代际及长期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领域一区Top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CSIA)最普遍的应用是根据母体化合物的同位素分馏特征来推测转化机理和产物生成,但是,在特定反应条件下,需要通过反应产物的同位素信号推演前体物/母体化合物的同位素指纹,例如,干酪根热裂解生成的丙烷。丙烷分子内同位素分析技术(PSIA)可以追溯不同分子位置碳(端元碳及中间碳)的同位素组成,为研究丙烷的来源与生成提供新的证据(图1)。目前,相关研究工作尚未理解干酪根中不同前体物的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3.5亿年前海洋初级生产力爆发引起全球巨量碳埋藏与气候变冷(图)
气候 碳同位素 分析
2024/11/10
距今2.6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360–260 Ma),是地球上自动植物繁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室气候,当时,大气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浓度也与现今人类生存的冰室气候环境相当。因此,对晚古生代大冰期启动与结束等关键气候转折期的系统研究,将对我们认识地球不同尺度的气候系统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库氮磷对流域上下游的响应差异显著(图)
水文 系统 数据
2024/11/10
湖库富营养化是我国水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氮磷削减是治理富营养化的关键,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流域上下游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着湖库氮磷格局,因此,湖库氮磷对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的响应差异有多大?这一问题是我国湖库氮磷精准管控的关键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