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相关记录5517条 . 查询时间(4.328 秒)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提出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图)
金属 高温 催化剂
2025/2/18
2025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该过程通常需在400℃至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C-C键断裂导致的CO2排放;二是现有催化剂易受到积碳和烧结失活的影响,限制其工业化应用,难以兼顾催化效率和长期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全新高活性产氢催化剂稳定策略(图)
活性 催化剂 能源
2025/2/18
氢能被认为是未来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氢能生产已成为能源科技发展的关键挑战。2025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武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hielding Pt/γ-Mo2N by Inert Nano-overlays Enables Stable H2 Produc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全新的高活...

中国科学院基于DNA折纸结构酶级联反应器的肿瘤化动力治疗研究获进展(图)
结构酶 反应 肿瘤 治疗
2025/2/17
2025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团队在基于DNA折纸结构酶级联反应器的肿瘤化动力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origami–based enzymatic cascade nanoreactor for chemodynamic cancer therapy and activat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hanhong Kim研究团队以突破性报告(Breakthrough Report)形式在国际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上发表题为"Temperature-driven changes in membrane fluidity differentially impact FILAMENTATION TEMPERATURE-SENSITIVE H2-me...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短形式白介素18的抗肿瘤功能和机制(图)
肿瘤 细胞 活性
2025/2/17
2025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孟广勋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辰莹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Short IL-18 generated by caspase-3 cleavage mobilizes NK cells to suppress tumor growt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肿瘤细胞内由Casp...

中国科学院分子筛活性中心具体位置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分子 活性 催化剂
2025/2/18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邓风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曾适之团队、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活性中心落位的重要研究进展。该团队发展了基于中子粉末衍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固体核磁共振(NMR)的联用技术,结合探针分子吸附,精准确定了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骨架Al原子的具体落位,揭示了H-ZSM-5沸石分子筛中活性位的具体位置及其与探针分子、反应...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具有凸出位点结构的“悬浮”式单原子催化剂(图)
结构 原子 催化剂
2025/2/18
2025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波涛、副研究员张波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于广涛等,在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构建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合作实现醛缩酶选择性调控合成环状亚胺酸(图)
酶 合成 催化
2025/2/18
小分子的三维结构决定了配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选择性,因此复杂手性分子的立体异构体通常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有时甚至表现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对称催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可高选择性地合成手性纯的对映异构体。相比而言,高选择性合成目标产物的非对映异构体更具挑战。醛缩酶是一种催化C-C键形成的功能强大的酶,由于其催化的反应通常具有极高的选择性,且不同类型的醛缩酶能与各种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展出光热无线深部脑刺激纳米系统(图)
纳米 系统 颗粒
2025/2/18
2025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团队在基于纳米颗粒的无线深度脑刺激系统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Nanoparticle-Based Wireles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System that Reverses Parkinson’s Disease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RNA去甲基化酶的氧化还原修饰调控番茄果实成熟机制(图)
酶 活性 分子
2025/2/18
活性氧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响应逆境胁迫以及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多种活性氧分子中,过氧化氢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调控干细胞分化、花粉管伸长、气孔发育、果实成熟等植物发育过程,但过氧化氢如何与其他信号途径协同作用,共同调控植物发育过程却不甚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国政研究组以番茄果实为研究对象发现,过氧化氢可引起m6A RNA去甲基化酶S...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双金属接力催化取得研究进展(图)
金属 催化 反应
2025/1/15
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开发对新分子合成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合成方法,以便从简单的原料快速构建杂环化合物。特别是,利用伯胺或水作为简单的氮源或氧源来构建杂环骨架,在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伯胺合成氮杂环的反应通常局限于传统的两组分反应,而水作为氧源合成氧杂环的应用仍较为罕见。

中国科学院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制甲酸研究获进展(图)
电催化 反应 纤维
2025/2/18
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还原技术是前景广阔的可持续未来技术。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实现可储存液体燃料的高效生产是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瓶颈。同时,在大电流密度下,催化剂表面无论发生CO2还原反应还是析氢反应,H+的快速消耗均使局部处于强碱环境,输入的大部分CO2未被还原,而是通过与OH-反应生成碳酸盐,导致催化剂表面可用的CO2减少,析氢反应占主导,CO2单程碳效率较低,阻碍了CO2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