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89700条 . 查询时间(2.738 秒)
冀东油田补碳脱碳逐“绿”而行
冀东油田 中国石油 双碳
2024/12/16
“吸收塔和再生塔情况稳定,请根据现场压力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方式。”2024年12月5日,在冀东油田油气集输公司高尚堡联合站,岗位员工正通过过滤分离、新型胺液吸收等环节,对天然气进行脱碳处理。截至目前,冀东油田本部2024年已捕集二氧化碳2.55万吨。
两企业获评工信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
中国石化 工信部 工业废水
2024/12/16
2024年12月9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名单,镇海炼化用水过程循环模式、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智慧用水管控模式入选。
迎峰度冬煤炭供需“三高一降” 天然气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石油 三高一降 天然气
2024/12/16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24年11日至14日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2024年15日至16日,最低气温零摄氏度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一带。
玉门油田夯实绿色基底建设“零碳油田”(图)
玉门油田 中国石油 光伏电站
2024/12/16
中国石油网消息 “玉门油田酒东作业区持续深化‘零碳油田’建设,2024年1至11月,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达755万千瓦时,在保障作业区自身用电需求的同时,还帮助周边村民用上了绿电。”2024年12月10日,玉门油田酒东作业区经理高军介绍道。
新疆油田“零碳井场”实现新能源物联网全覆盖
新疆油田 新能源 物联网
2024/12/16
2024年12月10日,记者从新疆油田获悉,该公司百口泉采油厂玛湖第三采油作业区艾湖2井区光伏试验井场率先实现了“零碳井场”电能表、光伏逆变器等的74项参数采集、回传。这标志着新疆油田首座零碳试验井场实现新能源物联网全覆盖。
《光伏发电专项定额》完成编制工作
光伏发电 中国石化 编制
2024/12/16
近日,《光伏发电专项定额》由中石化工程造价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并形成送审稿,将由集团公司工程部组织召开审查会进行审核。
吉林油田“零碳工厂”用能100%清洁替代
吉林油田 零碳工厂 中国石油
2024/12/16
2024年12月10日,记者从吉林油田公司获悉,获得“零碳工厂”标准试点荣誉称号的新立采油厂Ⅲ区块零碳示范区,已百分百实现区域用能清洁替代。2024年1至11月,该零碳示范区共生产零碳原油近5万吨,累计生产风光绿电超4700万千瓦时,节约天然气近30万立方米,节省天然气运行成本近40万元,进一步树立了老油田绿色发展“新”形象。
广东石油:“光储充放检”一体 创新充电服务模式
广东石油 充电 服务模式
2024/12/13
“上班前来这里充个电,十分钟就充满了,我还可以顺便买杯易捷咖啡,非常方便。”家住深圳宝安区的车主张女士经常到广东石油深圳新深易捷新能源综合服务站充电,“除了充电,我每个月还会做一次电池检测,这里的服务非常全面。”
各地支持政策频出 助力氢能产业“加速跑”
氢能产业 加速 政策
2024/12/16
2024年12月4日,广州市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推出18条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其中提到,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提升氢气供应能力、支持加氢站建设、支持加氢站运营等。
东方物探ADNOC TZ项目全力冲刺年度目标(图)
东方物探 阿拉伯湾 目标
2024/12/13
2024年12月初,阿拉伯湾海域已进入冬季,海面狂风不止,浪涌频繁。面对恶劣天气,承担ADNOCTZ项目的东方物探海洋物探分公司8652队没有丝毫畏惧,全力以赴向年度目标冲刺。
2024年中国石油工程建设
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 工程建设
2024/12/13
2024年11月28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科学技术奖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最终审定会,62项科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3个团队获得科技创新团队奖、3人获得科技创新成就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耦合 催化 工程
2024/12/15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卫星遥感观测重构水下三维流场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卫星 遥感 观测 三维
2024/12/15
202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永生团队在基于卫星观测重构水下三维流场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上。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内共生菌之间互补DNA错配修复系统是蚜虫高温耐受力的关键(图)
系统 高温 基因
2024/12/16
蚜虫与初级共生菌Buchnera协同演化约2亿年,是国际上研究胞内共生关系的重要模式。蚜虫以氨基酸含量稀少的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Buchnera可将非必需氨基酸转化成必需氨基酸提供给蚜虫进而促进蚜虫生长发育。由于稳定的内共生环境和严格的垂直传播路径,Buchnera的基因组急剧减小,有害突变持续积累,导致Buchnera的基因功能退化,在高温等环境胁迫下表现出不稳定性,不利于蚜虫种群发生。通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