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太阳与太阳系”相关记录428条 . 查询时间(1.605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太阳风速度脉冲和行星际磁场急转起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太阳 行星 动力学 天文台
2024/10/2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41118、42150105、42174194、42204166、42204174)资助下,北京大学何建森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揭示了太阳风速度脉冲和行星际磁场急转的起源过程。研究成果以“太阳轨道器测得的太阳风速度脉冲与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观测到的日冕亮斑的关联(Connecting Solar Wind Velocity Spikes Measured by Sol...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取得太阳内冕暗冷物质的新发现(图)
太阳 大气 光谱
2024/11/6
2024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以 “太阳局部高层大气的夫琅和费线光谱偏振(Spectropolarimetry of Fraunhofer lines in local upper solar atmosphere)”为题,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了在太阳内冕暗冷物质方面取得的新发现。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等在月球嫦娥六号着陆区的深部结构与地质演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结构 地质 演化 行星
2024/9/21
2024年9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夏威夷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单位,在月球阿波罗盆地的地质演化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自然指数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郭弟均副研究员和刘洋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在星际生命起源相关研究方面获得进展(图)
太阳系 化学演化 过程 观测
2024/9/18
在过去几十年中,卡西尼-惠更斯等深空探测任务以及射电天文研究极大增强了我们对太阳系化学演化过程的认识。迄今已经有超过300个星际分子(大部分是气相)在不同的环境中被发现。其中金牛座冷分子云(TMC-1),以及富含富碳氢化合物的土卫六(Titan)大气环境被誉为是宏观尺度下的“分子工厂”。然而,这些分子在星际冷环境如何起源并累积到观测的丰度长久以来都没有定论。针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
2024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模型计算,其速度可以提高四个数量级。该研究成果于8月31日在国际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在线发表。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提出中子星与行星相互作用产生重复X射线爆发模型(图)
行星 X射线 天体
2024/8/9
中子星与其周围天体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2024年来,科学家们观测到来自银河系磁星SGR 1806-20和SGR 1935+2154的重复X射线爆发,这些爆发呈现出规律性的周期,分别为398天和238天。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为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挑战。
金星探测是解答太阳系类地行星形成和演化、地球宜居性形成和未来发展、太阳系外宜居星球搜索策略等行星科学重大前沿问题的关键。已有的金星大气遥感探测任务以可见光、红外至紫外光谱手段为主,由于浓厚硫酸云层的遮蔽,导致这些探测手段穿透大气深度有限,主要获取了中、高层大气和云上信息,对于60km高度以下的低层大气,仍存在诸多观测空白,制约了人类对金星低层大气热力与化学过程、表面和大气交换与耦合、气候演化等科学...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行星遥感团队为嫦娥六号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图)
行星 遥感 信息
2024/6/29
2024年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并于6月25日成功返回至四子王旗。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与返回,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利用系外行星大气逃逸限制了高层大气的化学组成(图)
行星 大气 光谱
2024/6/27
2024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闫冬冬博士及其合作者首次同时重现了系外行星HAT-P-32b在光学和近红外波段透射光谱的观测,研究了其逃逸大气的性质。该研究提出尽管下层大气有超过100倍的太阳金属丰度,其高层大气的金属丰度很可能接近太阳丰度,并表明主星有非常强的活动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杂志...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联合发布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图)
行星 空间 探测
2024/6/22
2024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的科研团队联合发布了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loseby Habitable Exoplanet Survey,CHES),详细介绍了该项空间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有效载荷配置、任务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等内容。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图1)发表在《空间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毫秒脉冲双星领域获进展(图)
演化 辐射 太阳
2024/6/27
南京大学郭云浪博士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博研究员等人在毫秒脉冲双星领域获得了新进展,为最短轨道周期黑寡妇毫秒脉冲星PSR J1953+1844提供了一种供选择的形成通道。国际科学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在线发布了这一题为“The He star donor channel towards the black widow PSR J1953+1844”的成果。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耀斑导致太阳黑子磁场变化方面取得进展(图)
太阳 磁场 分析
2024/6/27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利用了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和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成像数据,对2022年5月9日至10日间发生的太阳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X1.5级太阳耀斑如何导致太阳黑子磁场的显著重新排列。相关研究成果"Rearrangement of sunspot magnetic field caused by an X1.5 ...
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撞击玻璃中发现多种来源的OH和分子H2O(图)
太阳风 演化 遥感探测
2024/6/25
月表水的来源和保存是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月球水资源的分布和提取利用、认识无大气天体表面水的形成演化以及类地行星水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的遥感探测和样品分析揭示了月壤中普遍存在太阳风成因水(OH/H2O),然而太阳风成因水的演化以及月表分子H2O的存在与否仍存在争议,限制了对月表水形成和保存过程的认识,需结合月球样品分析开展深入的研究。
上海天文台等利用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近地小行星精密定位和定轨(图)
行星精密定位 天文台
2024/5/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天文台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上海天文台研发的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了近地小行星的常规观测,实现了对近地小行星的精密定位和定轨。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天文台揭示太阳低层大气多温小尺度热爆发形成机制(图)
云南天文台 太阳 大气
2024/5/26
2024年5月17日,天文学国际期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程冠冲与倪蕾研究员等人共同完成。他们利用高精度辐射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了太阳低层大气中新浮磁场与背景磁场发生磁重联的精细物理过程,发现埃勒曼炸弹(Ellerman Bombs)和紫外暴(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