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自然观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专门自然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科学技术哲学相关记录222条 . 查询时间(2.631 秒)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影响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时,合乎伦理的技术发展和基于技术发展的伦理学研究就成为时代之需。因为智能机器的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性带来了人类劳动或工作形态的大变革,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和伦理规范的限度,提出了如何重新理解“自由”“劳动”“成功”等关乎人性的概念问题;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身体技术化趋势,互联网、大数据、元宇宙、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精神技术化趋势...
近日,中心殷杰教授的新著《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计66万余字,系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成果之一,同时也是继殷杰教授著作《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来,再次入选文库并出版的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刘燊教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9期发表题为《量子认知对意识的“难问题”的突破及其展望》一文。该论文对“量子认知”这一新兴研究领域进行概念界定,并论述了量子认知中的客观还原模型和意识的心理物理理论,一推动了哲学界、心理学界对“意识产生”的“难问题”理解。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首届“科技伦理前沿谈”全国征文大赛获奖名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李德新副教授与学院宫志超博士合作的论文《自动驾驶算法设计中的伦理决策——基于“有意义的人类控制”》(《科技导报》2023年第7期)荣获学术论文类一等奖。
近日,西南民族大学启动校级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申报工作,面向全校发布《关于申报202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然科学类项目的通知》。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 综合评价报告(2022 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被评为哲学类“核心期刊”。本次评价选出哲学学科 24 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 1 种,权威期刊 0 种,核心期刊 10种,扩展期刊 10 种,入库期刊 3 种。
2022年6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召开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工作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我所成素梅研究员当选为新一届委员。
瘟疫、病毒和流行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由此引发的灾难不断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治理能力。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病毒依旧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2020年初爆发并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最新佐证。瘟疫、病毒和流行病产生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
瘟疫、病毒和流行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由此引发的灾难不断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治理能力。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病毒依旧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2020年初爆发并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最新佐证。瘟疫、病毒和流行病产生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
近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成素梅两位资深研究员获得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40周年荣誉证书和奖章。沈铭贤、成素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事业的新、老两代资深学者的代表。
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走过引进吸收、改进集成的中级阶段,进入原始创新、自立自强的高级阶段。原始创新具有区别于普通创新的三要素与三环节。三要素为:从0到1,实现首创和起源;从1到N,实现增长和扩展;底线安全、科技至善。具备前两个要素者可称之为原始创新,三要素都具备者称之为可持续的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推动社会繁荣发展,其三要素强调不仅是从0到1,还需要同时具备从1到N。这样有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学科,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用于指称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局部、分支体系,表示科学知识的类分划界;二是用于指称学校开设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科目;三是用于指称高校的学术建制或学术组织;四是用于指称科学研究项目申请、成果评审的学术范畴。随着学科的不断延伸、细分、侧生和增多,现在全新的独立学科创生越来越少,以至于更多的新学科是由已有多个学科交融孕育而成的,这些新学科被称为交叉学科。对于交叉新学科的人为...
在通常的学术期刊发表中,大致有两类文章,一类文章能够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新的研究议题,或是对主流的理论提出批评或修正,另一类文章只是运用已有的理论对特定地区、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属于延伸性、验证性、补充性的研究。在学术研究中,这两类研究虽然都有价值,但价值不同。第一类学术成果通常具有学术的原创性贡献,而第二类论文则价值有限,缺乏原创的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国际的教育研究中,中国学者的国际论文量在不...
“自然的分岔”构成了近代以来的标准世界图像,同时亦是困扰思想家们的根本问题。自然的分岔意味着世界的二元分裂。它并非哲学家的创造,贝克莱对洛克的批评证明它在哲学上是站不住脚的。历史地看,它起源于近代科学革命,后者为二元论形而上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然而,将二元论奠基于近代科学犯了错置具体性谬误,从知识论到存在论的跳跃是不恰当的。为克服这一谬误,我们应当改变理解科学的方式,从理论态度转向实践态度,相应地...
科学既是最具客观性的学问,又最看重创新性。科学客观性作为文化规范深深植根于社会实践中,通常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这三个不同的范畴对科学客观性的含义予以说明。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科学的客观性决定的,科学家不能自由而随意地制作科学的事实。但是,科学客观性一直遭遇质疑与挑战,其中最着力者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它们以科学的社会建构性消解科学对象的客观性,以自然信念的多样性消解科学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