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新石器时代考古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新石器时代考古相关记录322条 . 查询时间(2.609 秒)
2024年4月14日晚上8时13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考古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在北京逝世。这位将史前中国比喻为一朵重瓣花的睿智老人,这位曾给予无数考古人启迪的大先生,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全面启动2023年度获批的马鞍桥山遗址、刺槐山遗址、大井地遗址、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青石岭山城城址、三家东北遗址、二布尺南遗址7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其中,刺槐山遗址、三家东北遗址为首次进行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存。
2023年8月20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子项目——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一件龙形蚌饰。这件蚌饰,属于红山文化早期,年代上远远早于此前出土的玉龙,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
《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已由定西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3年6月2日通过,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3年7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国考古学家对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出土陶排水系统的最新研究表明,该排水系统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是中国已知最早陶排水系统,可能是先民对环境危机的早期社会和环境适应策略,体现出一个史前社会进行集体水管理的早期案例。
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开始于2023年2月份的红山文化春季考古野外调查日前结束,考古人员在大凌河中游(朝阳)地区新发现红山文化时期遗址89处。
日前从吉林大学山西夏县师村遗址考古发掘队获悉,近年来在师村遗址中陆续发掘出土的大量仰韶文化早期的“石球”“陶球”极有可能是石制及陶制蚕卵。这一推断对进一步证实和研究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及其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公布了在广西左江流域开展发掘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左江流域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其中最大的一枚脊椎骨所代表的个体,超过《中国动物志》记载的国内最大记录。研究结果还提示,华南地区人类猎食蛇类的历史可上溯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日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舟山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织的岱山县史前遗址考古调查过程中,在高亭镇北部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姚家湾遗址。
稳定的定居生活、发达的手工业、熟练的采集和渔猎……记者近日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发现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7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材料被不断还原。
秦汉时期中国已进入铁器时代,而青铜器发展进入了衰退期,逐渐失去了礼器的功能,但铜器仍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汉代铜器制造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故铜、锡、铅资源的消耗量巨大。即使汉代已有较为丰富的文字史料,但对汉代矿产资源开发历史的专门记述较为零散。在铸铜手工业专门化的汉代,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青铜器是否共享金属资源,亦或是具有不同的青铜矿料供应体系尚不清楚。
从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新发现并确认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兼具磁山文化因素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是目前所知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辕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晚期重要遗存,为研究晋南地区仰韶文化发展、演变、消亡提供了实物资料。
近日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洛阳苏羊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发现约6000年前仰韶早期防御性环壕,环壕系人工挖掘,形制较规整,反映了当时较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的具体体现。
从吉林大学获悉,过去一年,该校考古团队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首次发现2枚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蚕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