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临床诊断学”相关记录583条 . 查询时间(3.797 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PET中心团队研制新型靶向PET探针用于脑胶质瘤诊断(图)
核医学 PET中心 脑胶质瘤
2024/9/29
近日,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影响因子10.057) 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PET中心团队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创新研究基于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开发了一种[18F]标记的间充质上皮转化受体的PET分子影像学标志物,并探究了其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在全世界首次为肿瘤c-Met分子靶向治疗的受益人群筛选提供了客观且具有极大临床转化潜力的PE...
南大苏州医院青年影像医生在全省大会喜获十佳(图)
南京大学 医学院 苏州医院
2024/9/30
近日,2024年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年会在常州顺利召开,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及业界同仁的参与。大会期间,首届江苏省优秀病例图像大赛也同期举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影像科积极响应,精心筹备。田晋捷副主任医师和马新伟副主任医师在影像科主任许建铭的指导下,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乳腺髓样癌病例分析》的作品。经过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团的严格筛选与评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参赛作品从全省六十余份高质量投...
研究人员实现全脑区PET/MR高清成像
高清成像 脑科学 阿尔茨海默病
2024/9/30
脑科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前沿分支,代表着人类认知的极限挑战,其复杂性构成了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难题。特别是在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自闭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领域,脑科学研究对于理解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至关重要。因此,期望能加快推进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AI“癌症专家”催化诊疗技术革新
癌症专家 AI 催化诊疗技术
2024/9/24
生活工作中,人们已能感受到生成式AI的强大。但除了覆盖到日常生活,还有一类领域也正在被AI模型悄悄改变——医学中的癌症诊断。
《人工智能全科临床辅助诊断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人工智能 临床 诊断系统 团体标准
2024/9/22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
中南大学 介入科 肿瘤医院
2024/8/27
放射介入病房是以肿瘤介入放射诊疗为特色,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专科病房。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的微创医学,是当今人工智能和高新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元分析研究发现有效鉴别高风险孤独症婴儿的眼动任务和刺激材料(图)
材料 神经发育 诊断
2024/8/10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展性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是社会交流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近年来,孤独症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8岁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高达1/36。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患病率约为1%,且仍在不断增长。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工具,而且在儿童年龄较小时,孤独症症状容易与其他发育迟缓等症状混淆,因此孤独症儿童很难在2岁前确诊。此外,目前...
人脑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含了不同脑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整合与协作,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模式,从而支持大脑的多种功能。为了深入理解大脑的这些复杂功能,研究者必须掌握脑网络以及其背后的复杂联系和沟通模式。此外,探索大脑网络机制也为研究脑损伤或精神障碍等脑功能异常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探索大脑的复杂网络系统对于全面理解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放射介入科:湖北首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完成胆道支架置入术(图)
放射介入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胆道支架
2024/9/29
在纤细的导丝的牵引下,一枚载有碘125放射性粒子的自膨式胆道支架,被医生巧妙置入胆管癌患者的胆总管内。仅半小时后,原本梗阻的胆管逐渐恢复了畅通,装载在支架中的碘125放射性粒子还将持续发射低能量射线,精准杀伤肿瘤组织。7月7日,湖北首例自膨式可载粒子胆道支架置入手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成功实施。
研究人员基于深度学习无创获得血液输入函数 助力动态脑PET定量成像
定量成像 血液 医学影像
2024/8/14
全面量化大脑PET图像,常常需要精确的血流输入函数。然而传统方法中,获取这一函数通常依赖于侵入性且耗时的动脉导管采血,这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发现新型疾病标志物 助力胸腹水良恶性诊断(图)
疾病 诊断 细胞识别
2024/6/22
2024年66月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杨武林研究员课题组在肿瘤筛查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一种新型疾病标志物可用于反应性间皮细胞识别,辅助间皮瘤诊断和胸腹水良恶性筛查。项目前期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病理学重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北京友谊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心包填塞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友谊医院 心包填塞
2024/7/3
两周前,患者张女士因突发心包填塞,在北京友谊医院西城院区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近日,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和精心照料下,她的病情已稳定好转,顺利出院。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杨洪波团队在用于卒中手功能康复的表皮肌电传感器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杨洪波 电传感器 临床
2024/8/13
卒中作为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75%卒中患者会出现手部功能运动障碍。然而,为确保现有临床表面肌电图(sEMG)传感器的皮肤-传感器界面接触稳定,需要过度施压和使用医用胶带,存在潜在皮肤损伤及过敏风险。皮肤-传感器界面不稳定也会导致干扰引入与信噪比(SNR)下降。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低成本低损耗的表皮sEMG传感器系统,为临床卒中患者提供一种定量、精准、系统、科学的监测手段已成为柔性电子生理信号...
学者开发影像组学结合深度学习预测膝骨关节炎
影像 膝骨关节炎 神经网络模型
2024/8/6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教授丁长海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膝关节间隙结构影像组学联合神经网络模型(Joint Space Radiomic Model,JS-RM),用于预测膝骨关节炎发生。相关成果发表于《关节炎与风湿病》(Arthritis & Rheumatology)。
近日,北京友谊医院放射介入科手术团队在顺义院区成功地为一名具有“熊猫血型”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实施了急诊TIPS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挽救了患者生命。这也是在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完成的第一例急诊TIPS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