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群落学”相关记录267条 . 查询时间(2.547 秒)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在高原鼠兔干扰对草地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群落 系统 发育
2024/11/14
群落构建研究可以阐明群落内物种间竞争与共存的平衡维持机制,生态位理论和中性选择理论分别从环境资源适应和种间竞争排斥、遗传漂变和扩散限制两个角度试图揭示多物种共存的机制。由于植物群落同时受到土壤环境自下而上的和食草动物自上而下的调控,其构建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型食草动物通过选择性取食、踩踏和排泄等行为,发挥“生境过滤器”作用,增加同一生境中共存物种功能性状的相似性,使系统发育结构趋于聚集。以往...
北京林业大学草学院科研团队揭示季节性增温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退化的分子机制(图)
植物群落 分子机制 解析
2024/10/20
2024年10月9日,草业与草原学院尹淑霞教授团队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 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al Changes Underlying the Degradation of Plant Community in Alpine Meadow Under Seasonal Warming Impact"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季节性增温对高寒草甸植物的影...
武汉植物园在“多样性-入侵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群落 气候 土壤
2024/10/17
外来生物入侵性和入侵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多样性阻抗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群落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来生物入侵。这通常归因于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群落往往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群落中的资源,进而导致群落中的可利用的资源较少。然而,本地生物多样性是否能够通过改变生物环境,进而影响外来生物入侵尚不清楚。此外,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这使得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可能会愈加严峻。因此,探讨“多样性-入侵...
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学院科研团队在泰加林士壤微生物生物地理格局及形成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图)
士壤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群落
2024/10/20
2024年10月8日,保护学院修复生态学科徐基良教授团队基于新疆泰加林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调查数据,探讨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生物地理格局及形成机制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以“Differential spatial responses and assembly mechanism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cross region-scale Taiga ecosy...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境管理缓解了近自然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元素限制(图)
群落 植物 元素
2024/10/17
减光和补水是提高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存活率的重要管理措施。早期幼苗的表现是森林恢复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在恢复实践中减光和补水对群落中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和其他性状的影响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揭示植物枝条支撑叶片面积的全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图)
植物 群落 土壤
2024/10/14
植物枝条所能支撑的叶片面积(AL/AS)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存、群落组成以及服务功能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功能性状AL/AS是联结植物叶片经济学和植物水力学的重要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植物响应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起关键作用。然而,AL/AS的全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荒漠区飞播造林群落土壤变化及交互作用研究获系列进展(图)
群落 土壤 评估
2024/10/14
防治沙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飞播治沙是指以飞机直播沙生植物种籽促进沙地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达到控制沙丘流动、防治沙漠化的一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植苗造林,飞播造林因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省劳力、投入少、能深入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等优势,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技术。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科研人员发现周期性洪水干扰能够调和达尔文归化谜团(图)
森林 生态系统 群落
2024/10/16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关于外来物种归化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预适应假说认为亲缘关系近的物种更容易归化,而达尔文归化假说则认为亲缘关系远的物种更具归化的优势。这一矛盾被称为“达尔文归化谜团”,尽管生态学家为解开这一谜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解开该谜团仍然面临极大的挑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龄和季节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土壤微生物 群落 循环
2024/10/19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是我国重要的人工用材林树种。单一纯林的营造导致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低下、养分循环低回报率等问题逐渐显现。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优化土壤结构、释放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需营养物质,对土壤肥力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林分年龄、季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入手,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有助于了解不同年份间年际变化和...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在海岸带土壤细菌群落构建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土壤 细菌 群落
2024/9/14
资源匮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共存。然而,目前资源可得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的复杂影响尚不清楚。生态中心硕士研究生吴赐豪在任海研究员指导下,以我国广东、海南沿海的沙质海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组装过程,重点关注了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2024年8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孔思远课题组在《农业科学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上发表题为“High-fidelity gut metagenome: A new insight of 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prob...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在安第斯皇后凤梨保护基因组学研究获新进展(图)
基因 群体 植物
2024/9/14
安第斯皇后凤梨(Puya raimondii Harms)是安第斯山脉特有的一种植物(图1),分布在秘鲁和玻利维亚3000—4800米的高山地带。作为凤梨科(Bromeliaceae)中最高大的物种,安第斯皇后凤梨的植株高度可达15米,是安第斯普纳地区(Puna)最为瞩目的植物之一。该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活史性状,寿命长达40—100年,且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后便迅速死亡。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热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然而目前对于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的群落动态和碳汇能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科技人员,依托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环境因子对2004-2020年间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五个热带森林样地树木直径生长率、死亡率、更新率以及树干净初级生产力(NPPstem)的影响。这五个森林样地包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