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相关记录4029条 . 查询时间(2.53 秒)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遥远星暴星系原位核球形成机制(图)
星系 宇宙 恒星 原子
2024/12/8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巴黎-萨克雷大学中心、日本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等,基于大样本亚毫米波观测数据,首次确凿发现了遥远早期宇宙星暴星系中心通过强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直接形成原位核球的证据。这一发现提出了关于宇宙星系形成过程的全新认知。2024年12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spheroid formation in distant submil...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国际研究团队发现遥远星暴星系原位核球形成机制(图)
星系 宇宙 观测数据
2024/12/9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巴黎-萨克雷大学中心(CEA Paris-Saclay)、日本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Kavil IPMU/ UTokyo)等基于大样本亚毫米波观测数据的合作研究,首次发现遥远早期宇宙星暴星系中心通过强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直接形成原位核球的确凿证据,开启了对宇宙星系形成过程的全新理解。该研究成果以“In situ spheroid fo...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旋涡星系形态的统计特性(图)
星系 银河系 结构
2024/12/3
2024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烨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揭示了河外旋涡星系旋臂形态的统计特性:在棒旋星系中,内部两旋臂、外部多条旋臂的结构更普遍,未发现主流银河系旋臂结构模型描述的从星系内部绕转到外部的四旋臂结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该研究团队前期基于自主银河系旋臂结构新模型提出的新观点:银河系是一个普通的棒旋星系。相关成果于2024年11月15日发表在《The Astronomi...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为中山大学成功研制我国新一代地基近红外天文望远镜(图)
红外 天文望远镜 集成
2024/11/29
2024年1月27日,长春光机所光电探测部为中山大学研制的80厘米近红外天文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完成集成测试并投入使用。在“长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团队”带头人王建立带领下,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望远镜设计、加工和集成装调。望远镜采用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运行模式,是我国当前唯一正式投入观测运行的地基近红外天文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揭示旋涡星系形态的统计特性(图)
天文台 统计 观测 银河系
2024/11/30
2024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烨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揭示了河外旋涡星系旋臂形态的统计特性:在棒旋星系中,内部两旋臂、外部多条旋臂的结构更普遍,未发现主流银河系旋臂结构模型描述的从星系内部绕转到外部的四旋臂结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该研究团队前期基于自主银河系旋臂结构新模型提出的新观点:银河系是一个普通的棒旋星系。相关成果于2024年11月15日发表在《The Astronomi...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的首次观测验证地球大气中高阶太阳潮汐谐波(图)
观测 地球 大气 太阳
2024/11/29
潮汐现象在天体系统中普遍存在,当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运动时,潮汐效应会以多种方式影响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然而,现有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低频率的潮汐谐波上,对于高频潮汐谐波的关注较为匮乏。尤其在地球大气层中,是否存在高频谐波一直存在争议,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潮汐信号与偶发的区域重力波加以区分。随着“子午工程”多年来的观测积累,多经度数据的联合分析成为可能,推动了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天眼和中国VLBI网探路性脉冲星联合观测获得成功(图)
观测 射电 探测
2024/11/24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兄弟单位一起组织了中国天眼和中国VLBI网(CVN)的探路性脉冲星联合观测并获得成功在获得多项技术经验的同时又发现多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成果2024年11月20日发表于《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Gaia星表的视差零点偏差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图)
天文台 模型 天体物理
2024/11/24
2024年1月18日,上海天文台空间基准建制化团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Gaia星表中银盘区域恒星视差零点偏差的修正模型,在星等亮端和暗端的修正效果均优于Gaia官方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10月30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福建物构所锰基有机金属卤素杂化闪烁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有机金属 X射线 探测
2024/11/24
X射线探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公共安全监测、疾病诊断、异物检测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闪烁体作为X射线探测核心器件,是一类可以将高能辐射(如X/γ射线、α/β粒子、中子)转化为可见光或近可见光的材料,高效闪烁体需要具有高产光率、高能量分辨率、快速响应时间、灵敏的电离检测以及出色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面对这一需求,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郭国聪/郑发鲲团队在系列锰基有机金属卤素杂化闪烁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通过压力调控激子输运显著提升二维钙钛矿紫外光电响应(图)
二维钙钛矿 紫外 光电
2024/11/8
2024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1110组)金盛烨研究员、田文明研究员团队在压力调控二维钙钛矿激子输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压力调控的方法,成功抑制了<110>型二维钙钛矿(API)PbBr4中自由激子(FEs)到自陷激子(STEs)的转变,并实现二维钙钛矿紫外光电响应提升5000倍。
中国科学院“天关”卫星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图)
卫星 空间 X射线
2024/11/1
2024年10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天关”卫星展示了其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自2024年1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天关”卫星以其卓越的X射线探测能力,探测到多种类型的暂现天体,并捕捉到几例可能的新类型暂现源,成功获取了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标志着X射线时域天文领域进入了新的时代。
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孟祥悦课题组在X射线探测器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光电 孟祥 X射线 探测器
2024/12/6
X射线探测在医学影像、安检、工业无损探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卤化物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因具有更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寿命乘积、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等显著优点而引人瞩目, 然而铅基钙钛矿的毒性问题,以及内部离子迁移显著, 导致其稳定性较差。在无铅钙钛矿材料中,卤化锡钙钛矿材料因其高X射线衰减吸收系数、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低激子结合能、高离子迁移活化能而在辐射探测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人们对卤化锡钙钛矿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重建黄土高原全新世粉尘通量并揭示动力机制(图)
地球环境 动力机制 集成
2024/11/1
风成黄土是重建过去多尺度粉尘活动及其与气候相互作用的载体。此前,科研人员以黄土高原黄土为材料,开展了较多构造、轨道尺度的粉尘活动研究,但基于实测年代标尺对全新世黄土记录的粉尘活动高质量重建及其动力机制研究较为缺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利用瓦级皮秒激光器实现高精度空间碎片观测(图)
天文台 激光器 空间 观测
2024/1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改造德令哈青海观测站1.2米望远镜,利用瓦级的皮秒激光器实现了对空间碎片的高精度激光测距。空间碎片目标测量最远距离为1620.5 km,雷达散射截面积为2.41㎡,测距精度达到10.64 cm。该团队实现了单套激光器系统既可开展合作目标卫星厘米级高精度测距又可实现高精度空间碎片观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哈勃常数危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天文台 分析 宇宙
2024/11/5
“哈勃常数危机”指的是分别使用低红移观测 (超新星、重子声波振荡) 和高红移观测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对哈勃常数H0的测量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此问题是当前宇宙学中重大的疑难问题之一,其有可能意味着超出宇宙学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