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相关记录30186条 . 查询时间(2.328 秒)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亚热带典型小流域稻田周丛生物中微生物来源和群落构建机制取得进展(图)
群落 真菌 细菌
2025/2/19
稻田周丛生物是生长于稻田土壤表面的微生物聚集体,主要由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在氮磷养分循环过程,特别是在面源污染中起重要作用。明确稻田周丛生物中微生物来源及群落构建过程,可以为调控稻田周丛生物的生长,从而服务于稻田面源污染防控和固碳减排。本研究采集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范围内的水稻田土壤、田面水和周丛生物样本,利用扩增子测序、SourceTracker和iCAMP分析了土壤和田面水微生物对...

中国科学院研究破解细胞凋亡新机制(图)
细胞 蛋白 基因
2025/2/17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孙益嵘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研人员合作,在《细胞死亡和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发表了题为STING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PAR to promote apoptosis upon acute ionizing radiation-mediated DNA ...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杏仁核皮质区在塑造社会交往中的关键作用(图)
动物 神经
2025/2/17
攻击行为在进化中是一种保守行为,有助于动物保护有价值的资源,如食物、领土、配偶和幼崽等。通常,攻击行为由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组成。小鼠中,欲求阶段涉及接近和探嗅目标动物,而满欲阶段涉及一系列运动行为如咬、踢或摔跤。先前研究已确定下丘脑、僵核、后侧杏仁核和后侧无名质等几个脑区的调控影响攻击行为,但攻击行为的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之间过渡的神经机制尚无报道。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图)
酶 遗传 发育生物学
2025/2/17
2025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团队,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等,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植物进化的辅酶Q10性状设计》(Design of CoQ10 crops based on evolutionary histo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剖析辅酶Q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轨迹与关键酶自然变异,解析了植物辅酶Q侧链长...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植物化石揭示东亚常绿阔叶林起源的时空异质性(图)
植物 行星 地质
2025/2/20
在世界地图上,按照行星风系的全球性规律,与撒哈拉同纬度的东亚理应是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地区。然而,在东亚副热带高压似乎“消极怠工”,生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东亚最具特色的植被类型,不仅塑造了东亚植物多样性王国,还在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东亚究竟是在何时、又是如何突破副热带高压的“壁垒”,孕育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的呢?常绿阔叶林的出现是一个饶有兴趣的科学问题,受到地质...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南半岛发现形态奇特的坠束藤化石(图)
植物 地理演 化
2025/2/20
茶茱萸科(Icacinaceae)涌泉藤族(Phytocreneae)植物是一类攀援缠绕的热带大藤本,现今分布于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呈现出旧世界热带的分布格局。该族在古近纪有丰富的化石记录,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区域(美洲、欧洲、非洲和澳洲)。但在其现今的核心分布地区——热带亚洲,却尚未有化石报道,这导致我们对茶茱萸科的生物地理演化历史以及植物的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还缺乏完整了解。

中国科学院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免疫 细胞
2025/2/17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万里研究组与张余研究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a plant helper NL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物免疫反应中通过形成异源三聚体激活与抑制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迄今最古老鸟类化石发现改写鸟类演化历史(图)
演化 历史 脊椎动物
2025/2/17
2025年2月13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关于福建省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便已出现。这一成果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近2000万年。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亚热带所在反刍动物微生物与宿主协同发育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发育 纤维 代谢
2025/2/19
刍动物的"发酵工厂",瘤胃依靠微生物-宿主的精密互作实现植物纤维资源的高效转化。其中,粘膜附着微生物通过与宿主上皮细胞的直接互作,在营养代谢和免疫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从新生到反刍成熟阶段,宿主-微生物互作网络的动态变化仍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和扩增子等技术和构建互作网络等分析手段,解析了从1日龄到90日龄的协同发育模式(图1)。(1)粘膜菌群呈现“病原相关→粘液降解→纤维分解”的演...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岛团队开发出植物叶片氨挥发无损检测方法(图)
植物叶片氨 挥发 无损检测
2025/2/18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在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物快速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植物 演化 生态系统
2025/2/20
山地植物尤其是安第斯山脉和横断山脉的高山植物类群的辐射演化,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而山地干旱河谷中植物谱系的相关研究却极为稀少。事实上,干旱生物区覆盖了地球陆地表面的40%以上,是最受威胁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经常被忽视。中国西南地区以高原、大型山系以及由大江大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深切峡谷为特征,由于焚风效应的影响,在河谷中往往形成以稀树草原或硬叶灌丛为主的植被。尽管气候条件极为恶...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高效植物mRNA递送系统(图)
植物 系统 基因
2025/2/17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递送基因编辑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风险和脱靶效应。近年来,无外源DNA残留的基因组编辑递送技术备受关注。尽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递送策略在小麦等作物中实现了T0代基因敲除,但其复杂的制备与操作限制了应用。相比之下,mRNA递送策略具有制备灵活、可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为基因编辑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案。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牵头挖掘家牛杂种优势预测新标记(图)
预测 遗传 基因
2025/2/20
杂交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通过引入遗传关系较远的亲本开展杂交,在杂交后代中实现优于亲本的生产性能,发挥杂种优势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然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复杂,优势预测一直是亟待突破的技术。同时,杂交育种中也需要克服和排除杂种劣势的影响。

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谭支良研究员领衔的农牧复合草食家畜健康高效养殖与生态服务研究团队在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icrobiome(一区TOP,IF=13.8)发表了题为Reductive acetogenesis is a dominant process in the ruminant hindgut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以山羊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