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分子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2.453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快速抗抑郁药物靶点确证方面取得进展(图)
药物 药理学 神经 分子
2024/8/2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高召兵研究员与郑月明研究员及浙江大学郭江涛教授团队合作,在快速抗抑郁药物的分子靶点确证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药理学抑制Kir4.1钾通道诱导快速抗抑郁反应(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Kir4.1 evokes rapid-onset antidepressant respons...
2023年8月15日,《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al representations in visual and parietal cortex differentiate between imagined, perceived, and illusory experienc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戴建武团队成功在体外制造出含背/腹侧神经元的人脊髓组织(图)
中国科学院 遗传发育所 分子发育 戴建武 神经元 人脊髓组织 Bioactive Materials
2023/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济刘志强团队揭示ClC-6导致儿童早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基础(图)
刘志强 神经 疾病 分子
2024/11/18
2023年11月26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麻醉科刘志强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著名机构,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ClC-6 function and its impairment in human disease”的研究论文。
α-突触核蛋白(α-syn)作为帕金森病(PD)、路易体痴呆(DLB)、多系统萎缩(MSA)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致病蛋白,具有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和病理毒性的淀粉样纤维聚集的能力。近期研究发现,来自MSA,PD及DLB患者脑中的α-syn 病理纤维结构均含有不同的化学配体通过与附近氨基酸残基的非共价作用参与特定α-syn聚集纤维构象的形成。尽管这些化学配体尚未获得鉴定,但其显然与α-syn纤...
哺乳动物的大脑由数目庞大、种类丰富的细胞所构成。不同细胞类型在分子、结构、功能等多个层面上彼此迥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由精密的遗传程序指导所产生。近年来,各类新型遗传策略和工具的发明与应用,显著推进了神经环路的发育、连接、生理功能以及病理改变等各个方面研究的飞速发展,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大脑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认知。
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揭示控制抗抑郁分子hyperforin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及其进化历程(图)
分子植物 抗抑郁分子 hyperforin生物合成 基因 进化历程
2022/12/20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又名圣约翰草(St John’s wort),在欧亚各民族都有作为传统草药使用的历史,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最早被《本草纲目拾遗》收载。贯叶连翘在西方国家用于治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忧虑、集中力差、精神紧张等已有较悠久的历史,近些年被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其抗抑郁药效来自于提取物中的贯叶连翘素(hyperforin),但控制其生物合成...
中国科学家解开大脑“调色板”之谜(图)
中国 科学家 大脑 调色板
2020/8/28
红花绿叶、蓝天白云,这些色彩是物体本身具有的,还是来自人的感知?最近,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伟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唐世明研究组合作,详细描绘出了大脑中的“调色板”是如何给眼睛看到的世界“染”上各种颜色的。昨天(26日)深夜,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神经元》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早在18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就意识到,光波其实是一种波长在特定范围内的电磁波,它并不具有颜色。我们之所以能识别出数千...
我国科学家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子分型模型
胰腺 神经内分泌 肿瘤分子 分型模型
2019/10/29
近日,由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士领衔,北京协和医院吴文铭团队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吴逵团队合作在Gu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Whole-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distinct genetic bases for insulinomasand non-functio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urs: leading to a newc...
2019年9月17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膜国家重点实验室、麦戈文(北大)脑科学研究所周专教授课题组在PNAS在线发表题为“Ca2+-independent but voltage-dependent quantal catecholamine secretion (CiVDS) in the mammalian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4人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名单
2018/12/13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5月14日,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五年影响因子:10.414)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McGovern脑科学研究院马燚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们对特定药理效应的期待和信念能提升人际信任和拉近人际距离。对药理效应的有效期待和信念往往会产生与对应活性药物类似的效应,通常是对个体健康状态的改善,即placebo effect (无药理成分试剂效...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分子神经科学和药物创新研究孔雀”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中国的患病人群首次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了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新风险基因位点,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症病变的关系。该项重要成果于2018年2月5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填补了国际上关于中国阿尔茨海默症人群全基因组数据的空白,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利用冷冻电镜解析神经突触超微结构方面取得突破——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解密神经突触“黑匣子”(图)
冷冻电镜 神经突触 超微结构 冷冻光电 显微成像技术 神经突触 黑匣子
2018/3/9
2018年2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以封面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刘北明与周正洪教授合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利用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与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cryo-correlative light an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