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力学”相关记录1798条 . 查询时间(3.375 秒)

中国科学院固态钠电池应用基础研究获进展(图)
电池 应用 界面
2025/5/8
固态钠电池兼具资源丰富、安全性高、比能量高等特点,因此被学界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然而,固态钠电池在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如钠金属负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固-固接触导致高界面电阻和钠枝晶的形成,降低了钠的利用率,损害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商业化制造的钠箔厚度大多在50µm以上,较高的N/P比难以提供额外的容量,造成电池比能量的降低等。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非晶固体中的两步力学行为转变(图)
固体 力学 行为
2025/5/8
在物理学领域中,物质状态的变化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科学家对晶体熔化的理解已相对成熟:在三维空间中,晶体通过一级相变熔化为液体;在二维空间中,固体通常经历固态到中间态再到液态两步熔化过程。但是,非晶固体与液态之间的转变是尚未完全解开的谜团。
中国科学院“夸父一号”捕捉到白光耀斑的谐频准周期脉动
卫星 天文 辐射
2025/4/26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夸父一号”(ASO-S)卫星团队,利用卫星上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WST)观测数据,在白光耀斑辐射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国际上首次在一个X2.8级双带白光耀斑的巴尔末连续谱辐射中捕捉到白光耀斑的“心跳”——微弱但确凿的谐频准周期脉动(QPP)信号。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绿色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方面取得进展(图)
有机 太阳能 电池材料 柔性
2025/4/25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开发高效、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技术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背景下,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作为新一代的光伏技术,凭借质轻、透明、柔性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畴液晶弹性体(LCEs)在加热至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变温度(TNI)时可产生类肌肉收缩运动,冷却至TNI以下则恢复原状。这种独特的可逆形变特性使其在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现有LCE材料的形变行为调控方法存在响应速度慢或不可逆等挑战,制约了其效率与实用性。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在缓解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粒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等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持续累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面临严峻挑战,其碳汇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均受到显著影响。在红树林厌氧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作为关键的功能微生物群落,承担着超过50%的碳通量转化过程。这...

中国科学院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研究获进展(图)
柔性 钙钛矿 太阳电池
2025/4/24
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因兼具钙钛矿优异的光电性能和铜铟镓硒出色的机械柔韧性,在轻质柔性化光伏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但是,该体系面临的科学问题在于,粗糙的铜铟镓硒底电池表面导致钙钛矿活性层难以实现均匀覆盖,同时传统自组装单分子空穴传输材料易发生团簇和界面脱附现象。这些因素制约了叠层器件尤其是大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适用于粗糙表面的钙钛矿顶电池均匀生长技术,成为实现高效...

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浪日益频繁,对城市居民健康和城市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当高温热浪发生时,城市和农村的气温都会上升,但二者升温幅度通常存在差异。当城市升温幅度高于农村时,城市热岛效应与热浪的叠加作用将显著加剧热暴露风险,因此深入理解城市热岛效应与热浪的相互作用对于制定高温应对与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学界对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期间是增强还是减弱尚存在争论。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柔性 钙钛矿 太阳电池
2025/4/25
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CIGS)叠层太阳电池因其兼具钙钛矿优异的光电性能和CIGS出色的机械柔韧性,在轻质柔性化光伏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体系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于,粗糙的CIGS底电池表面会导致钙钛矿活性层难以实现均匀覆盖,同时传统自组装单分子(SAMs)空穴传输材料易发生团簇和界面脱附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叠层器件(尤其是大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适用于粗...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斑马鱼不同年龄大脑胶质细胞亚型转变及其脑损伤响应特征(图)
细胞 损伤
2025/4/24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何杰研究组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建立了覆盖斑马鱼幼年早期、幼年晚期、青年、年轻成年4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创伤性脑损伤条件下中脑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图谱,揭示了不同年龄大脑胶质细胞的异质性及其脑创伤响应特征(可视化网站:https://zebrafish.cn/Molecular-Atlas/scRNA-Glia)。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刚石高温日盲紫外探测器取得新进展(图)
高温 探测器 辐射
2025/4/20
由于大气臭氧层对波长小于280 nm的太阳紫外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使得地表在该波段的背景辐射信号几乎为零,因而该波段被称为“日盲”区。在此波段工作的紫外光电探测器具有低背景噪声、高灵敏度和低误警率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火焰监测、航空航天、工业控制和环境检测等关键领域。理想的日盲探测器不仅需具备优异的光谱选择性,还必须能够在高温等极端环境中稳定运行。然而,现有主流商用的硅基紫外探测器在125 ...

2025年4月7日,《Cell Report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ge-dependent glial heterogeneity and traumatic injury responses in a vertebrate brain structur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何杰研究组完成。

中国科学院高效稳定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扩展制备获进展(图)
柔性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2025/4/17
光伏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等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高功质比、可低温/溶液加工、超薄轻柔等优势,在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移动电源、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然而,钙钛矿在柔性衬底上的成膜结晶质量差、机械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亟需改良、大面积扩展制备可靠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对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提出了挑战。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研发出高各向异性导热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光电热协同控冰
复合材料 光电 固体物理
2025/4/1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团队根据“3D打印结构设计-激光界面工程-跨尺度性能调控”设计思路,开发出具有高各向异性导热比、高光热/电热转换效率兼具良好疏水性和机械性能的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双层结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巨晓明等-CD: 气候模式显著高估印度洋偶极子强度的成因(图)
巨晓明 气候 耦合
2025/4/18
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是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的主模态。IOD事件正位相表现为赤道东南印度洋存在异常冷海温,而热带西印度洋为异常暖海温。IOD事件不仅能直接影响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环流和对流活动,还能通过遥相关过程调制全球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是东亚和全球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当IOD处于正相位时,澳大利亚与东南亚地区易发生干旱,而东非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