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化学”相关记录949条 . 查询时间(2.27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砗磲超高分辨率Sr/Ca古气候古天气指示意义方面取得进展(图)
气候 同位素 元素
2024/11/14
砗磲,全球最大的双壳贝类,其壳体具有清晰的年生长纹层与天生长纹层,天纹层宽度约5-60μm,是优良的高分辨率古气候古天气研究载体。月分辨率砗磲Sr/Ca、δ18O已被证实是可靠的砗磲古气候代用指标,常被用于重建过去ENSO活动、海表面温度冬夏温差等,但是有关砗磲同位素、元素比值在小时-天分辨率上的探讨仍在起步阶段。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利用珊瑚地球化学指标记录1788年以来黑潮长期变化(图)
地球化学 气候 观测
2024/11/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课题组胡石建研究员团队成功利用珊瑚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百年时间尺度的黑潮流量变化,并基于此揭示了黑潮流量的年际-年代际及长期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领域一区Top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3.5亿年前海洋初级生产力爆发引起全球巨量碳埋藏与气候变冷(图)
气候 碳同位素 分析
2024/11/10
距今2.6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360–260 Ma),是地球上自动植物繁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室气候,当时,大气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浓度也与现今人类生存的冰室气候环境相当。因此,对晚古生代大冰期启动与结束等关键气候转折期的系统研究,将对我们认识地球不同尺度的气候系统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CSIA)最普遍的应用是根据母体化合物的同位素分馏特征来推测转化机理和产物生成,但是,在特定反应条件下,需要通过反应产物的同位素信号推演前体物/母体化合物的同位素指纹,例如,干酪根热裂解生成的丙烷。丙烷分子内同位素分析技术(PSIA)可以追溯不同分子位置碳(端元碳及中间碳)的同位素组成,为研究丙烷的来源与生成提供新的证据(图1)。目前,相关研究工作尚未理解干酪根中不同前体物的分...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发现富钯的铂族新矿物——王焰钯矿(图)
金属 元素 催化
2024/11/12
铂族元素(英语:Platinum-group elements,简称PGEs),又称铂系金属,包括钌(Ru)、铑(Rh)、钯(Pd)、锇(Os)、铱(Ir)、铂(Pt)六种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六周期,VIIII族。这些金属稀有且贵重,通常被称为稀有金属或稀贵金属,它们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在高温、腐蚀环境下表现出很强的催化性、稳定性和耐蚀性,因此能够用于许多应用领域,被世界各大工业...
理解海水pH(pHsw)的自然变率对于预测海洋酸化的发展进程非常关键。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例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印度洋偶极子(IOD)、太平洋十年间涛动(PD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等,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驱动着pHsw的变化。例如,ENSO是赤道太平洋表层海水CO2系统年际变率的重要来源,而在年代际至多年代际尺度,PDO、NAO和AMO在各自海域影响着...
表层海水温度(SST)是研究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机制的关键参数。然而,现有的SST器测记录起步较晚、且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全面反映长期气候变化。因此,利用珊瑚等气候载体的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来重建过去的SST成为理解海洋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然而,基于δ18O、Sr/Ca、Mg/Ca、U/Ca等指标的古海水温度计受到非环境因素和“生命效应”的干扰,影响了SST的准确重建。尽管研究者提出了改良的Li...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Nature 子刊报导海洋所生物膜胞外多聚物研究重要论述(图)
生物膜 地球化学 循环 过程
2024/11/8
2024年10月15日,海洋所特聘研究员Hans-Curt Flemming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69.2)发表了关于生物膜胞外多聚物的重要综述,重点讨论了生物膜中的胞外多聚物(EPS)在天然环境和人工构筑环境中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其它环境化学过程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指出了EPS对生物污损和微生物腐蚀(MIC)的重要影响作用,拓展和提升了当前对相关...
海水硫酸盐是地表最大的S储库,其S同位素组成与全球气候、海水氧化还原状态和大气化学息息相关。而海水δ34S记录一般通过载体如碳酸盐、硫酸蒸发岩和重晶石,但是这些载体所记录的海水δ34S偶尔会发生争议,关于它们结果的不一致性过去普遍归因于成岩蚀变。然而,2024年研究发现生物碳酸盐记录的δ34S与海水偏离±1‰,被认为可能存在生命效应(vital effects)。尽管如此,传统的全岩分析(平均较大...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吴昊 白江昊等-AC:Eu同位素分析技术取得新突破(图)
吴昊 同位素 分析 循环
2024/11/12
稀土稳定同位素是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有望为探索天体形成、地壳演化、稀土成矿和海洋沉积等稀土循环提供新的信息。特别是Eu稳定同位素可能是破解Eu异常与“氧化还原条件”和“晶体化学效应”之间联系的关键。然而,目前已有的Eu同位素分析技术精度仍然不够高(2SD > 0.1‰),使得Eu稳定同位素在探索上述科学上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中国科学院地化所研究证实月球高钛区域风化层中可能普遍存在亚微米级磁铁矿(图)
钛 颗粒;地球化学
2024/11/1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近期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月球高钛区域风化层中可能普遍存在亚微米级磁铁矿。相关成果2024年9月24日已发表在国际科技期刊《科学进展》上。磁铁矿是行星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氧化矿物,涉及古磁场和生命指标等关键问题。它通常在还原性月球表面被认为是罕见的。虽然穆斯堡尔谱和电子自旋共振研究结果提出了阿波罗月球土壤中普遍存在亚微观的“类磁铁矿”相的假说,但至今没有相关的矿物学证据证明它们在月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月球火山活动时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地质演化 同位素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553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在月球火山活动期限方面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月球返回样品揭示120百万年前岩浆活动(Returned samples indicate volcanism on the Moon 120 million years ago)”为题,于2024年9月6日发表于《科学》(Scien...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湖泊水体CO2浓度和碳同位素的影响因素方面取得进展(图)
水体 同位素 气候
2024/9/16
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效应最主要的贡献者,对湖泊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量也进行了很多估算,但目前对湖水CO2碳同位素分析较少,尤其是能否通过碳同位素示踪湖泊水体CO2浓度仍待研究。
中国科大揭示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与生命演化新机制(图)
古代 地球 生命演化 同位素分析
2024/6/15
在距今约8-6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两次长达数百万年的冰期,厚达千米的冰盖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因此称之为“雪球地球”。两次“雪球地球”事件之间是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期间以绿藻为主的初级生产者和海绵的出现代表了生命演化史上又一次重要革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以高精度硫和汞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华南间冰期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雪球地球”的消融诱发了大规模火山活动这一新观点,并证明了间冰期海洋...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天文台在氦星双星系统物质交换稳定性判据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图)
双星系统 演化 元素
2024/9/15
在密近双星演化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主星向伴星转移物质的情况。取决于双星系统的物理特征,物质交换可能会导向不同的结局,如共有包层和洛希瓣外流,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