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医学”相关记录30397条 . 查询时间(2.802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克里奇中间体在大气中降解全氟异丁腈的关键作用(图)
大气 气候 反应 动力学
2025/4/12
2025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反应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董文锐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实验团队,联合理论研究合作者贵州民族大学龙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onald G. Truhlar教授,在克里奇(Criegee)中间体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全氟异丁腈((CF3)2CFCN)在大气中主要通过与克里奇中间体反应途径被消耗,而非羟基自由基(·OH)途径,为评估(CF...

中国科学院研究建立神经中胚层祖细胞的谱系示踪与功能研究技术(图)
神经 细胞 胚胎
2025/4/12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吕爱兰研究组合作,构建了双同源重组酶系统,建立了体内神经中胚层祖细胞(NMPs)的谱系示踪与功能研究技术,并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揭示了NMPs在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命运和分子特征。这一研究揭示了NMPs在胚胎发育中的分布、分化潜能和功能,为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骨关节炎“肠-关节轴”发病机制提出(图)
临床 细胞
2025/4/12
2025年4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科研人员,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目前,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清,也无安全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的药物。探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与干预靶点并开发治疗药物是研究热点。骨关节炎呈现关节局部发病的特点,因此既往认为局部因素是骨关节炎的核心病因,而系统因素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科研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进展(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图)
肿瘤免疫 治疗 细胞
2025/4/13
以CAR-T、CAR-NK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战胜肿瘤的新技术,但目前的发展远达不到预期。多数在研的CAR-T和CAR-NK细胞疗法都普遍存在“应对肿瘤抗原异质性不力”、“体内活性不足”和“难以适应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等缺陷,导致患者难以从中获益。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万晓春团队在Experimental Hematology...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合作在骨关节炎“肠-关节轴”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临床 治疗 药物
2025/4/13
2025年4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老年骨关节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Osteoarthritis treatment via the GLP-1–mediated gut-joint axis targets intestinal FXR signaling”...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哲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教授胡霁团队,揭示了胰高血糖素样肽-2类似物替度鲁肽在缓解奥氮平诱导的代谢紊乱中的潜在作用,并发现了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中表达前强啡肽原(Pdyn)的神经元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合作研发CAR-T细胞联合疗法增强抗实体肿瘤效应(图)
细胞 肿瘤 临床
2025/4/13
2025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机构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题为“CD4+ anti-TGFβ CAR T cells and CD8+ conventional CAR T cells exhibit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实CD4+靶向TGFβ的CAR-T细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新策略(图)
急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 预防
2025/4/9

中国科大翁建平团队发现抗疟疾药物减肥新功效(图)
翁建平 心脑血管 疾病 活性
2025/4/8
2025年来,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功能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和部分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干预。为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特别指出“发挥中医药对体重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最新研究表明,一种传...

中国科学院电池供电的可穿戴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研制成功(图)
电池 药物 治疗
2025/3/27
2025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发出一款电池供电的可穿戴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rTMS)。rTMS重量小于3公斤,而性能与商用大型设备相当,这为rTMS技术在家庭、社区及自由行动中的全场景应用提供了新可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21001、82230010、82270352、82425105、82330118)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孔炜教授、姜长涛教授联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及中日友好医院郑金刚教授团队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CYSLTR2和P2RY6通过感知神经酰胺加剧动脉粥样硬化(Sensing ceramides by CYSL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老药新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活性 药理学 分子动力学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92880、82192882)等资助下,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研究员团队、华东师范大学李洪林教授团队与瓯江实验室凌树宽研究员团队等多个团队合作,在老药新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Tamsulosin通过楔入TMEM16A的一个新颖的变构位点来抑制氯离子的释放从而改善骨质流失(Tamsulosin ameliorates bone lo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鼻咽癌“减毒”放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临床 肿瘤 放射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72870)等资助下,中山大学马骏教授研究团队在鼻咽癌“减毒”放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对比传统放疗:一项开放标签、非劣效性、多中心、随机3期临床试验(Reduced-volume Radiotherapy versus Conventional Volume Radiotherapy After Induction Che...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揭示免疫检查点LAG3活化新机制(图)
免疫 分子细胞 肿瘤
2025/3/23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皞鹏课题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Dario Vignali课题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孔燕课题组及百济神州沈志荣团队合作,首次阐明了免疫检查点LAG3受体激活的分子开关机制,开发了基于功能性生物标志物的疗效预测体系,为靶向免疫检查点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尿路上皮癌进化的核心基因密码(图)
基因 肿瘤 临床
2025/3/24
2025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中外团队协同攻关,在尿路上皮癌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名为ecDNA的物质如同肿瘤的“幕后黑手”一般,掌握着这种肿瘤的核心基因密码,在尿路上皮癌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肿瘤恶性转化与复发进程中,ecDNA能够快速改变自身以适应肿瘤微环境,这解释了尿路上皮癌难以治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