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4950条 . 查询时间(5.04 秒)

中国科学院稀土掺杂氧化钛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取得突破(图)
催化 电解 半导体材料
2025/4/12
150年前,科幻大师凡尔纳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一直努力发展能够将这一预言变为现实的各种可能的技术。其中包括通过阳光直接分解水获取氢气,这项被称为“光催化分解水”的技术属于低碳技术。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新型平面型面发光有机发光晶体管器件结构(图)
有机 晶体管 器件结构
2025/4/13
有机发光晶体管作为集成电流放大功能和发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电致发光器件,被认为是开发下一代变革性显示技术的理想器件基元。窄光谱电致发光器件在广色域显示、光通信和光诊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更逼真的图像、更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和特殊医疗诊断等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合成窄光谱活性材料或引入特殊的光学设计,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降低半峰宽至20nm~40nm。然而,目前的有机发光晶体管的半峰宽值普遍集中在30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现金属室温d波交错磁体KV2Se2O(图)
金属 半导体材料 电子
2025/4/17
作为一类新型磁性材料,交错磁体的核心特征在于零净磁化强度和动量依赖自旋劈裂的能带结构,突破了传统铁磁体与反铁磁体的分类框架。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测量首先在半导体材料MnTe和MnTe2中观测到自旋劈裂的能带结构,实验上确认了交错磁体的存在。相比之下,金属性的交错磁体不仅为研究低能准粒子激发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同时在自旋电子学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Bimberg中德绿色光子学研究中心团队在高速低功耗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VCSEL在100 m长光纤下基于NRZ调制60Gb/s无误码传输速率,功耗98fJ/bit@50Gb/s、168fJ/bit@60Gb/s,指标达同类型器件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发表于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26, 091101 (2025)...
新型智能测温系统在南京工程金陵项目成功应用
智能测温系统 中国石化 混凝土
2025/4/8
“基础中心位置混凝土升温速度较快,请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确保浇筑质量。”2025年3月6日,在南京工程公司金陵加氢项目现场,施工人员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测温系统实时监控着T-203混凝土基础的温度变化。项目质量经理高成新表示:“系统显示各项数据符合标准,结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这标志着新型智能测温系统在该项目成功应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单一手性密排碳纳米管阵列制备取得突破(图)
纳米 电子 器件
2025/3/26
碳纳米管于1991年首次被实验发现,其电子迁移率远超硅,被视为未来电子器件的理想沟道材料之一,有望推动下一代计算机芯片的革新。在实际芯片应用中,需要将大量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导体性碳纳米管以高度有序的方式排列在一起,以提高器件的一致性和性能。然而,直接生长的碳纳米管手性结构随机、金属性和半导体性混杂、排列混乱,严重制约了碳纳米管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诺贝尔奖得主Richard E. Smalley教授曾...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在单一铁电陶瓷片表面开发出全光控五态逻辑门器件(图)
硅酸盐 陶瓷 器件
2025/3/25
多功能一体化的光电逻辑门(OLEGs)可以快速实现信息处理和传输,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系统等领域具有显著的潜力。具有差异性光电响应的光电探测器是OLEG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半导体光电探测器通常需要构建异质结构或结合多种光-电输入形式才能实现差异化光电响应,增加了器件设计的复杂性。铁电材料是一种具有自发极化并且自发极化可随外电场重新取向的功能材料,光场作用下具有反常光伏效应和光致热释电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萍课题组在离子选择性忆阻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于萍 离子 电路 元件
2025/3/26
忆阻器(Memristor)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器,继电阻、电容和电感之后的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1971年从理论上预言,并在2008年首次实现。忆阻器作为一种仿神经器件,在类脑计算、脑机接口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优化并制备出高亮度HiBBEE非均匀波导半导体激光器(图)
半导体 激光器 光子
2025/4/21
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在激光雷达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面临垂直发散角大、椭圆光束输出、侧向模式多、光束质量差等难题,限制了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的直接应用。

现代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由于内存与处理单元的分离,导致数据访问效率低下和能源消耗过高,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神经形态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范式,通过模仿生物大脑的神经元-突触结构,在能效和时间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提升人工智能系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忆阻器作为核心元器件,其设计与性能优化是推动神经形态计算硬件进展与突破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石墨烯基芯片散热领域取得进展(图)
集成电路 材料 气体
2025/3/5
随着集成电路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加,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稳定性和寿命的瓶颈。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导热性能(单层石墨烯热导率高达5300 W·m⁻1·K⁻1)被认为是理想的热管理材料,由石墨烯片组装而成的石墨烯膜已在5G通讯终端中获得广泛应用。然而,随着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现有石墨烯膜已无法满足实际应用对热流承载能力的要求。石墨烯膜的热流承载能力由其热导率和厚度共同决定,如何...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在Chiplet热仿真工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电子 仿真 集成
2025/4/20
芯粒异构集成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一次重大升级,能有效解决芯片设计制造中的诸多瓶颈。然而,高密度集成在降低算力芯片成本的同时也面临功耗显著增加、散热困难等技术挑战,热管理成为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问题。如何针对芯粒异构集成的复杂性,提出新的热仿真方法,这对Chiplet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微电子所EDA中心多物理场仿真课题组构建了芯粒集成三维网格型瞬态热流仿真模型,能够实现Chipl...

中国科学院有机自旋电子器件磁响应信号调控研究获进展(图)
有机 电子 器件 信号
2025/2/22
2025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向南团队在有机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基于电光补偿策略,实现了室温下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磁响应信号的宽范围调控以及器件的多功能性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以Room-Temperature Organic Spintronic Devices with Wide Range Magnetocurrent Tuning and Multifun...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成功研制无人机载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图)
超导 光子 探测系统
2025/3/5
上海微系统所超导电子实验室尤立星、李浩、张孝富团队通过超薄超导薄膜材料优化、自主微型低温杜瓦研制,成功实现了基于商用无人机平台的高探测效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2月13日以“Drone-based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ion system with a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