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种质资源学”相关记录549条 . 查询时间(3.093 秒)
华中农业大学学者在草莓体细胞变异特征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细胞 作物种质 营养 繁殖
2024/10/20
2024年10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康春颖教授课题组在Genome Research期刊发表题为“Glob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and DNA methylation changes during vegetative propagation in strawberries”的研究论文...
华中农业大学柿研究团队揭示MATE转运蛋白偏好性转运单宁前体影响柿单宁累积新机制(图)
蛋白 分子 作物种质
2024/10/26
2024年8月30日,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罗正荣教授团队在柿果单宁累积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DkDTX1/MATE1 mediates the accumulation of proanthocyanidin and affects astringency in persimmon”为题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在线发表。
粤糖00236获得品种变更登记(图)
甘蔗品种 粤糖00236 品种变更登记
2024/9/5
南晶香占惠州市千亩示范片亩产579.35公斤(图)
南晶香占 惠州市 亩产 579.35公斤
2024/8/30
全世界有数十万份小麦种质资源保存在基因库中,且小麦新审定品种数量逐年增加。对小麦种质资源精准基因分型是解锁遗传多样性、加速品种改良的首要步骤。然而,现有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仍然具有检测通量低、成本偏高、技术复杂、敏感性偏低等问题。目前,仍缺乏面向育种应用的高通量、低成本的小麦种质材料的基因型鉴定技术。
镰刀菌病害是全球小麦生产的一个重大威胁。典型菌株Fg可以侵染各个阶段生长的小麦,其导致的赤霉病是小麦四大病害之首。目前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缺乏,由于多年的农药使用,病害的抗药性也愈发严重。开发适宜的生防策略是当务之急。李小方研究员团队最近发现一株小麦内生菌YZ1,该菌在小麦促生和抗赤霉病方面展现巨大潜力。相关结果以“A potent endophytic fungus Purpureocillium...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惠香A、南泰A等4个三系不育系通过技术鉴定(图)
惠香A 南泰A 三系不育系 通过技术鉴定
2024/8/30
2024年6月28日,广东省种子协会组织专家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品种“惠香A”“南泰A”“先香A”“南IIIA”进行技术鉴定。专家组现场考察了4个不育系及其组合的田间种植情况、取样进行不育系花粉育性检测及自交结实率分析,听取了品种选育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 。经过答疑和讨论,专家组认为以上4个三系不育系品种综合性状较好,达到了籼型三系不育系生产应用的鉴定标准,一致认定同意通过...
2024年6月26日,广东省种子协会组织专家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品种“泰禾A”、“高红A”、“金颖1A”进行了技术鉴定。专家组现场考察了3个不育系及其组合的田间种植情况,并取样进行育性检测,听取了品种选育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答疑和讨论,专家组认为以上3个三系不育系品种综合性状较好,达到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生产应用鉴定标准,一致认定同意通过鉴定。现场鉴定会由省种子协会秘书...
《自然》:研究解码全球小麦百年种质多样性(图)
全球小麦 百年种质 多样性
2024/7/2
2024年6月17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领衔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引进和利用20世纪初收集的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小麦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量化并验证了当前小麦育种中未被利用的大量的优异变异。该研究打通了小麦从基因组解码到育种设计的全链条贯穿体系,为全球小麦基础科研和育种产业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5个小麦主产省科研单位的专家对河北省邢台市闫里乡金沙河种植合作社种植的2.2万亩“中麦578”进行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701.1公斤,创下了我国一年两熟区优质强筋小麦大面积高产纪录。
淀粉,作为谷物籽粒的主要储藏物质,包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这两者的含量和结构直接决定了籽粒的食用及加工品质。传统的糯性品种,由于其直链淀粉含量极低或完全缺失,使得这些谷物易于膨化和糖化,加工性能优越,深受市场欢迎。然而,现有的青稞/大麦种质资源中,几乎未见不含直链淀粉的品种,这限制了糯性青稞/大麦对加工市场的满足程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建立普通野生稻高通量优异基因发掘平台(图)
野生稻 基因 种质资源
2024/6/8
2024年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构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利用与种质创新的平台,并鉴定了关键的耐盐与抗稻瘟病基因,为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选择的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小麦新品种“中麦578”理论亩产735.8公斤
小麦 新品种 中麦578
2024/5/29
记者2024年5月1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近日联合主办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高质高效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展示现场观摩暨产业化对接会。业内专家认为,小麦新品种“中麦578”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病抗逆性好,可以有效帮助主粮规模种植主体实现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揭示玉米根系驯化及环境适应性遗传机理(图)
环境 遗传机理 种质资源
2024/6/8
2024年5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首次揭示了玉米在驯化及全球适应性过程中,种子根数目形成的遗传基础及适应性轨迹,鉴定了控制种子根数目的关键基因ZmHb77,阐明了其调节根系结构及玉米苗期抗旱性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为高效挖掘抗逆并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作物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