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电离层物理学 高层大气物理学 磁层物理学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环境学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物理学相关记录344条 . 查询时间(0.359 秒)
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球空间动力学是空间物理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需要模拟太阳风质量、动量和能量通过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的传输过程。由于地球磁层不断适应不同的太阳风压力和行星际磁场(IMF)方向,导致日侧磁层顶和尖点的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可以揭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的本质。为了全面掌握地球空间环境与太阳风相互作...
2024年10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等单位合作,发现强场中多光子共振与隧穿电离协同作用诱导的离子高效光激发新机制。相关成果以“Multiphoton Resonance Meets Tunneling Ionization: High-Efficient Photoexcitation in Strong-Field-Dre...
2024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简称“微笑卫星”)工程通过评审委员会卫星正样研制总结评审暨卫星平台正样起运评审。这标志着“微笑卫星”工程已完成了国内的所有研制工作,进入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电离层四波经度结构自从发现以来,有大量研究对其进行规律总结和成因解释,目前主流的解释是白天潮汐波DE3和E层发电机相互作用调制“喷泉效应”来解释,但对于午夜时刻点电离层四波结构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研制的高灵敏度电离层光度计为子夜时刻电离层探测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手段和探测数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通过航天器观测在内日球层流相互作用区(SIRs)的形成和初始动态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而对1天文单位(AU)以上流相互作用区的演化知之甚少。作为空间天气的驱动因素,火星轨道附近的流相互作用区的动态发展是研究热点。因此,探讨火星流相互作用区原位观测的特征,对于了解火星大气层和电离层的演变至关重要。
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始月球样品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月壤结构探测仪有效载荷承担钻取采样前对采样区进行次表层结构探测的任务,为采样提供数据参考。
太阳风的起源和加速是太阳和空间物理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作为人类首颗直接进入太阳大气观测的卫星,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简称“PSP”)卫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测年轻太阳风的机会。声速临界点是太阳风由亚声速转变为超声速的位置,是太阳风加速的关键区域,一般认为该临界点离日心几个太阳半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刘颍研...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及合作者,运用多波段高分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等离子体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存在于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环境下提供了清晰而全面的证据。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Evidence for Plasmoid–mediat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during a Small–scale Flare in the Partially...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程冠冲、倪蕾研究员及合作者,运用多波段高分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等离子体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存在于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环境下提供了清晰和全面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Evidence for Plasmoid–mediat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during a Small–scale Flare in th...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88102)等资助下,杜江峰院士、荣星教授、焦曼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实验检验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基于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对自旋之间速度相关新相互作用的新约束(New Constraints on Exotic Spin-Spin-Velocity-Dependent Interactions with Solid-State Quantum ...
2024年5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生宇正高工、徐新文研究员和范敬龙正高工组织科技人员编写的《新型防沙材料实验研究》和《特殊环境下的公路风沙危害及治理方案》两书付梓出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生宇正高工、徐新文研究员和范敬龙正高工担任两书主编。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参与的国际天文学研究发现首个确凿证据,证明超新星1987A的中心存在中子星。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超新星是质量超过太阳质量8-10倍的恒星坍缩,塌缩核心可能会产生更小的中子星,是已知宇宙中最致密的物质或黑洞。超新星1987A伴随着中微子的爆发,表明在爆炸中形成了致密物体(中子星或黑洞)。目前还没有对这个致密天体进行直接观测。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陆全明教授和高新亮特任教授研究团队结合多颗卫星联合观测以及计算机粒子模拟方法,揭示了地球内磁层中合声波主导极区弥散极光形成的内在原因。该研究成果以“Why chorus waves are the dominant driver for diffuse auroral precipitation”为题发表于《Science B...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国际同行,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2024年3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ctions of ultralow velocity zones in high-velocity low...
太阳风加速和加热是太阳和空间物理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其本质是动理学(kinetic)过程,而质子和阿尔法粒子之间的差分特性是其中的关键特征。尽管阿尔法粒子(He++)质量较质子(H+)更大,但却有着更高的速度和温度,这表明阿尔法粒子被优先加速和加热。研究质子和阿尔法粒子之间的差分特性,对于理解太阳风的加速加热机制至关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