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临界现象与相变”相关记录46条 . 查询时间(3.875 秒)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氢键动力学转变诱导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图)
动力学 金属 绝缘体相变
2024/11/4
氢键作为一种基本的化学作用力广泛存在于含氢物质中,从无机物到蛋白质,并对这些物质的形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氢键主要源自静电相互作用,电荷通过氢键的转移能力相对较弱,在不考虑质子迁移的情况下,氢键的形成和断开可以影响原子(团)的电荷分布,但通常不能引起物质导电性的显著变化。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氢键动力学转变诱导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动力学 金属 绝缘体相变
2024/11/5
2024年10月8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玉瑞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应天平特聘研究员、郭建刚研究员、陈小龙研究员等设计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超晶格材料,并通过氢键形成和断开的动力学过程,实现了7个数量级的电阻率开关比。相关成果以“Dynamic-to-static switch of hydrogen bonds induces a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in ...
上海微系统所在三维相变存储器电路设计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图)
三维相变 电路 器件
2024/8/28
2024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雷宇研究团队,在三维相变存储器(3D PCM)亚阈值读取电路、高可靠编程电路、模型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二维冰与三维冰在非受限条件下共存研究获新进展(图)
三维 结构 相变过程
2024/7/21
冰是水的常见形态,由水分子规则排列形成,其结构与核化生长特性在材料科学、大气科学、生物科学、低温制冷、食品工程、土木工程等众多领域至关重要。经过近一百年的研究和探索,迄今已经发现了冰的18种晶相(三维冰相),其中自然界最常见的冰相为六角结构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盐水液滴结冰机理及多功能防冰涂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机理 结构 相变
2024/8/2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206068)等资助下,北京科技大学褚福强/冯妍卉团队与清华大学吴晓敏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赖念筑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Nenad Miljkovic教授等学者合作,在盐水液滴结冰机理及多功能防冰涂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以“盐水液滴结冰过程中的界面冰发芽现象(Interfacial ice sprouting during s...
超导体中的磁性杂质可以引起库伯对的散射,从而在能隙中形成Yu-Shiba-Rusinov (YSR) 束缚态。在理论上,对于这些束缚态的描述通常基于经典自旋模型,此模型最早由我国科学家于渌院士、日本科学家H. Shiba和前苏联科学家A. L. Rosinov在上世纪60年代独立提出。在实验上,研究自旋的量子特性对YSR束缚态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YSR束缚态中的量子多体问题,而且...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亚氧化钛超快可逆固固相变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陶瓷相变 物质行为
2024/5/24
固固相变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行为,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石墨-金刚石相变、钢的马氏体转变、陶瓷相变、电荷密度波相变等。通常,固固相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位移型(马氏体)相变,通过原子的短程位移而发生结构演变进而实现相变;另一类是重构型相变,伴随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构,在相变临界点处表现出大的潜热和热滞现象。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笼目超导体CsV3Sb5中堆垛有序-无序相变的实验观测(图)
超导体 相变 观测
2024/4/16
二维笼目晶格材料体系具有独特的晶格结构以及非平庸的拓扑能带结构,如范霍夫奇点、平带以及狄拉克锥等,为研究几何阻挫、电子关联效应以及拓扑量子物态等新奇物性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另一方面,伴随着二维材料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堆叠方式是调控材料物性的一个关键自由度,在对称性破缺以及多种演生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笼目超导体CsV3Sb5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呈现出一系列新颖的关联现象,如...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二维vdW体系低压力驱动的可逆巨压卡效应(图)
固态体系 相变过程
2024/4/16
由磁场、电场、静水压力场、单轴应力场等外场驱动固态体系发生相变从而产生的热效应为固态卡效应(磁卡、电卡、压卡及弹卡效应),借助这些效应,能够获得清洁高效的新型制冷手段。在压卡材料中,多元醇塑晶的出现使卡效应大小实现数量级的提升,数值与商用制冷剂氟利昂持平。然而,由于其固有的紧密三维氢键结构,使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小,对压力响应不敏感,同时两相间较大的几何不兼容性引起显著的相变滞后效应,造成低压力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可作为太阳能光热燃料的时空相变材料(图)
太阳能 光热燃料 时空 相变材料
2024/3/18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组)史全研究员团队在前期时空相变材料(Spatiotempor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控相变热力学行为与引入光热转化单元,开发了一种具有热能长期储存与可控释放且兼具光热转化功能的赤藓糖醇基时空相变材料,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热燃料。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变分自回归网络求解非平衡态统计力学和动力学相变(图)
统计力学 动力学相变
2024/3/16
探究非平衡系统中的相变现象和普适性行为,是统计物理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之一。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中,动力配分函数(dynamical partition function)堪称其核心概念的代表之一,有着与平衡态统计物理中的系综和配分函数相仿的地位。与计算平衡态系统配分函数不同,动力配分函数的求解不仅需要对所有可能的系统状态进行求和,还必须引入对时间这一额外维度的考量。虽然在长时间极限情况下,该问题可...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提出基于物质黎曼流形的热初始应力超弹性本构关系(图)
固体材料 相变 非线性力学
2024/1/13
几乎所有的固体材料都会受到初始应力的影响。除去最常见的重力,其他诸如组织生长、塑性变形、化学扩散、相变、预加载以及热效应等,均会在其介质内部诱导出不容忽视的初始应力场,并对其力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热初始应力因其非协调、自平衡以及无初始外力的特性而受到格外关注。建立恰当的初始应力本构理论不仅是理性力学的基本难题,更是工程科学的前沿方向。2024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纳赫兹引力波揭示暗物质和早期宇宙过冷相变(图)
纳赫兹引力波 宇宙 相变
2024/3/16
美国LIGO天文台于2015年发现引力波并于2017年获得诺奖后,引力波探测和理论研究在国际上掀起热潮,中国天眼FAST和欧美的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今年都发布了纳赫兹引力波(频率为10的负9次方赫兹的极低频时空扰动)存在的关键性证据,纳赫兹引力波的来源可能是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缠绕合并,也可能是宇宙的早期一级相变所引发。
2023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低功耗量子材料研究团队与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利用质子门电压调控技术在二维铁磁材料Cr1.2Te2中实现了室温下的铁磁-反铁磁相变。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文章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中国科大在可扩展多体纠缠态的制备和测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量子计算机 原子 相变
2024/6/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复旦大学周游合作,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阵列、产生原子比特纠缠对、连接纠缠对的分步扩展方式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并通过显微学技术调控和观测了其纠缠性质,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这项研究成果2023年9月5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以《光晶格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