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动力学 星系天文学 运动宇宙学 星系际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 星系形成与演化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星系与宇宙学相关记录654条 . 查询时间(2.24 秒)
2025年4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第一阶段(SRCNet v0.1版本)的中国节点(简称“SRCNet v0.1版本中国节点”)通过了SKA天文台总部组织的国际并网测试。自此,中国节点成为继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之后,第五个通过此项测试的国家节点,成为SKA区域中心网络项目(SRCNet)主力节点之一,也是首个且唯一一个非欧洲节点。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两位教授系统介绍了强引力透镜效应的基本理论和星系团中的透镜效应,并详细讲解了Lenstool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建模流程。Eric Jullo教授重点阐述了星系团强引力透镜在宇宙学研究中的应用,而Marceau Limousin教授则通过多个强透镜星系团研究案例,分享了其团队在JWST观测项目SLICE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两位教授还介绍了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Euclid)和詹...
2025年4月1日,国家天文台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研究组主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ApJL)和《天体物理学杂志》(ApJ)先后发表两项研究成果,针对超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和FRB 20240114A的宿主星系开展深度解析,系统揭示重复暴宿主星系的共性规律及其环境特异性,为理解快速射电暴的起源机制与能量供给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年3月25日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和甚大望远镜数据在一个强引力透镜星系团中发现迄今质量第二低的爱因斯坦环,为理解在强透镜研究中几乎尚未被探索的低质量星系群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该发现以“Discovery of a Low-mass Strong-lens System inSMACSJ0723.3-7327”为题于2025年3月19日发表在《...
2025年3月20日,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由全球70多个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的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合作组向全球发布了关于暗能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同步公开了该项目首年的光谱数据。根据合作组的研究,他们运用前
星系是如何成长的?它们的恒星如何形成?它们的化学成分如何演化?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光谱观测数据,对著名的螺旋星系NGC 628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其气体金属丰度的分布印证了“由内向外增长”(inside-out growth)模型,即星系从核心向外盘逐渐演化。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星系成长机制的理解,也为星系演化理...
2025年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南方基地封海成博士、李莎莎博士及其合作者,在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的研究以“Reverberation Mapping of Two Variable Active Galactic Nuclei: Probing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B...
2025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基地卢开兴与国内外合作者,首次获得活动星系核宽发射线演化的完整序列。该研究为认识活动星系核演化提供了新信息。论文《Mrk 1018核区几十年变脸转换过程中的短暂复活》(A Short-lived Rejuvenation During the Decades-long Changing-look Transition in the Nucleu...
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是宇宙大爆炸以来最为壮观的爆发现象。尽管科学家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探测到数千例伽马暴,但关于其起源和爆发形成的中心天体(也称中心引擎)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一种理论认为,伽马暴的中心引擎可能是黑洞,通过其强大的引力快速吸积周围物质,形成吸积盘并驱动相对论喷流。另一种理论则提出,伽马暴的中心引擎可能是一颗高速自转且具有极强磁场的中子星(即磁陀星),其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数万亿...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巴黎-萨克雷大学中心(CEA Paris-Saclay)、日本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Kavil IPMU/ UTokyo)等基于大样本亚毫米波观测数据的合作研究,首次发现遥远早期宇宙星暴星系中心通过强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直接形成原位核球的确凿证据,开启了对宇宙星系形成过程的全新理解。该研究成果以“In situ spheroid fo...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巴黎-萨克雷大学中心(CEA Paris-Saclay)、日本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Kavil IPMU/ UTokyo)等基于大样本亚毫米波观测数据的合作研究,首次发现遥远早期宇宙星暴星系中心通过强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直接形成原位核球的确凿证据,开启了对宇宙星系形成过程的全新理解。该研究成果以“In situ spheroid fo...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巴黎-萨克雷大学中心、日本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等,基于大样本亚毫米波观测数据,首次确凿发现了遥远早期宇宙星暴星系中心通过强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直接形成原位核球的证据。这一发现提出了关于宇宙星系形成过程的全新认知。2024年12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spheroid formation in distant submil...
2024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烨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揭示了河外旋涡星系旋臂形态的统计特性:在棒旋星系中,内部两旋臂、外部多条旋臂的结构更普遍,未发现主流银河系旋臂结构模型描述的从星系内部绕转到外部的四旋臂结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该研究团队前期基于自主银河系旋臂结构新模型提出的新观点:银河系是一个普通的棒旋星系。相关成果于2024年11月15日发表在《The Astronomi...
“哈勃常数危机”指的是分别使用低红移观测 (超新星、重子声波振荡) 和高红移观测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对哈勃常数H0的测量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此问题是当前宇宙学中重大的疑难问题之一,其有可能意味着超出宇宙学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
2024年9月10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超深场巡天(FAST Ultra-Deep Survey,FUDS)项目组在《天体物理学报增刊系列》(2024,ApJS)发表迄今为止红移覆盖最大的中性氢星系源表。在0.72平方度的天区内探测到128个中性氢星系,包括六个最高红移(z>0.38,距离约50亿光年)星系、一个最大中性氢质量星系(图1和2),为研究星系中气体演化提供了无偏样本。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