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工程”相关记录2955条 . 查询时间(2.374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于龙江研究组在羊草抗逆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机理 分子育种 基因
2024/11/28
羊草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优良牧草,也是生态恢复的重要草种,对高光、干旱、寒冷等非生物胁迫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然而,受羊草遗传信息和转化技术限制,其适应性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迄今为止,用于羊草性状改良的优异基因资源仍然有限,影响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在羊草快速改良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金京波研究组揭示SUMO化修饰调控种子休眠与热抑制的新机制(图)
金京波 种子 蛋白质
2024/11/28
种子休眠可避免种子在不利条件下萌发,而且防止穗发芽。高温会抑制脱休眠种子的萌发(种子热抑制)。DOG1是种子休眠和种子热抑制的关键调节因子。但尚不清楚DOG1表达如何受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调节,以及种子如何将高温信号传递给DOG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薄荷精油生物合成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生物合成 基因 栽培
2024/11/28
薄荷茎叶中富含精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芳香植物,也是重要的中药材。薄荷醇是薄荷精油的主要药效成分,其含量高低是决定薄荷油品质的关键。目前关于薄荷醇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鲜有报道。所(园)科研人员在薄荷中鉴定到一个bZIP家族ABFs亚家族转录因子编码基因McbZIP1,研究表明McbZIP1定位于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高程团队合作揭示水平基因组转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图)
基因 分子 网络
2024/11/28
水平基因转移介导的多样化过程是群落构建中重要的进化生态学动力,然而其是否介导了微生物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呢?依托内蒙古锡林浩特长期施氮和停止施氮实验平台,结合土壤养分和胁迫变化,研究团队在四象限框架下提出并证实了水平基因转移和分子网络层面的假说:1)环境选择驱动力的改变使得微生物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提升群落适合度;2)资源匮乏和土壤酸化胁迫提升寡营养的胁迫耐受微生物类群间的合作。此外,氮添加导致细菌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揭示大豆关键基因CS1调控大豆抗倒性的分子机制(图)
基因 分子机制 植物
2024/11/23
2024年11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在大豆中鉴定到一个调控大豆抗倒伏的关键基因 CS1 ,阐明了该基因通过调节生长素的定向运输调控大豆抗倒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4年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员与韩国首尔大学V. Narry Kim教授受邀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Small and long noncoding RNA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的长篇综述。该综述系统性地回顾了小非编码RNA与长非编码RNA的发现历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和生理病理学功能认知,并...
让番茄变甜的基因找到了(图)
番茄 变甜 基因 自然
2024/11/2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赵瑞琳团队揭示金针菇驯化过程中的基因组进化并识别菌盖颜色和菌柄长度变异关键基因(图)
过程 基因 进化 识别
2024/11/28
金针菇具有显著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其驯化过程中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和基因组演化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瑞琳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题为“Pan-genome analysis reveals genomic variations during enoki mushroom domestication, with empha...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发布粗叶榕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图)
植物 染色体 基因
2024/11/25
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又称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的药食同源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其根部为浅黄色,有香气,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如黄酮类、苯丙素类和多糖等,这些成分在植物的抗病能力、适应环境变化以及药用价值上都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对粗叶榕的基因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其特定药用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方面。尽管已有部分关于粗叶榕基因组的初步研究报告,但这...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发表藏羚首个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图)
染色体 基因 遗传
2024/11/14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是世居青藏高原的典型反刍动物,平均分布海拔3,250-5,500 m,属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藏羚属(Pantholops),是藏羚属唯一物种。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猖獗的非法盗猎使藏羚的种群数量下降了约90%,2000年被IUCN红色濒危物种名录评估为濒危物种。经过30多年的保护,藏羚的种群数量恢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吕雪光课题组在雾化吸入递送mRNA疫苗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吕雪光 病毒 蛋白质
2024/11/14
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负载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疫苗是一种获得临床批准的mRNA疫苗,具有保护效率高、可灵活编码抗原蛋白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肌内注射疫苗,通过雾化吸入递送疫苗可以同时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从而更有效地抑制空气传播类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LNP难以在雾化过程中保持稳定,所以暂时无法通过吸入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海洋天然产物靶点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天然产物 损伤 蛋白质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21、8230437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序文研究员团队、中国药科大学庞涛研究员团队与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郭跃伟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在海洋天然产物靶点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海洋天然产物Naamidine J的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CSE1L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靶点(Chemoproteomics of Marine Na...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发酵豆粕提升蛋鸡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图)
发酵 性能 健康
2024/11/27
2024年1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通过产蛋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健康、机体免疫和抗氧化、产蛋性能、鸡蛋品质等指标,系统评价了发酵豆粕在初产蛋鸡饲粮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蛋鸡开产状态、加速进入产蛋高峰期提供了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nimal Nutrition(动物营养)》。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驱动叶绿体蛋白输入的马达复合物结构和作用机制(图)
蛋白 复合物 结构
2024/11/14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内部多数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中合成。而核基因编码的前体蛋白在穿过叶绿体表面的双层被膜进入叶绿体的过程中,依赖于前体蛋白转运体系统。分别定位于叶绿体外被膜和内被膜的TOC和TIC复合物共同组成TOC-TIC超复合体,负责介导多数前体蛋白从细胞质到叶绿体内部的输送过程。同时,叶绿体蛋白转运系统包含一个马达蛋白复合物机器。它在前体蛋白跨叶绿体被膜转...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比较基因组方法揭示深海灰蝾螺适应深海环境及其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获新进展(图)
基因 环境 分子机制
2024/11/2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布了深海灰蝾螺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参考序列,基于比较基因组方法探索驱动深海灰蝾螺适应深海热液喷口的分子机制,成果2024年11月10日在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正式发表。